《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更新时间:2020-03-07
诗题叫黄草,其实是一首回忆作者乘船下峡情景的诗,仅是写成后取开头的二字作题而已。七言八句,分明两条线索,交错抒写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怀。
首联写途中遭遇及所见,这一联极写船过黄草峡时所见之荒凉二。“船不归”,当是描写作者所乘的船无法靠岸停泊的情形的,表现旅途之艰难和行船的惊险,此时最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情怀。“行人稀”是作者的所见,战乱阻隔,民夫被征,沿江一带变得萧条冷落,呈现出一派乱离景象。诗刚刚开头便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凄婉落魄的心境。
颔联写当时局势,解释行人稀的原因。针对诗中的史实,就内部是非来说,当时是是非不分的。杜甫对此自有评说,杜甫认为将领之间兵戈相见不应该没有是非,而应该分清是非。但是面对外部的兵戈相见,内部的稳定很重要,所以说当时的政局又不允许把内部的是非分得太清,从大局稳定角度还是不分为宜。在地方“兵戈有是非”的时候,又得不到一点点来自朝廷的信息,杜甫是极为担忧的,那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自己的旅途也有风险,个人的命运紧紧连着国家大局。
颈联转而写眼前自然之景。秋风吹锦水,寒气逼人,何况此风自万里之外而来,其肃杀寒气更加厉害。锦水悠悠,其中有多少离人泪。这万里秋风乃是造成亲人离散的根源,其实暗指战争,暗指兵戈是非。战乱则有兵役,所以造成了亲人离散。写自然之景中寓有担忧时局的情怀。两句与首联承接,用乐府笔法,设为征人思妇之薛。秋风万里,锦水生波,征人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而此时此际,闺人妇女则由于良人被驱作战,死生未卜,疑惧惊恐,挂肚牵肠,亦不免泪湿衣裳。“谁家”二字,含意灵活,犹言“几家”、“几处”,谓蜀中牵著战祸的人家甚多,随处可见。
尾联写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自我宽慰。敌据剑阁而拒官军,当时有消息说官军已经包围了松州的敌军,所以作者表现出了一丝轻松。作者希望战乱能够马上平息,而且作者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该联用层层迭进的手法表述诗人忧虑国事的心情,更显得焦灼急切。此等篇章出于杜甫的如椽巨笔,好像信手拈来,不甚经意。
《客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诗人秋夜失眠,叙述客居梓州的艰难处境及思亲之情。首联点题,“何曾”、“’不肯”四字领起,写出客夜漫漫、报转难眠之状。颔联写客夜失眠所见之景,形象逼真。颈联正面写出作客未归之故,自叹分计拙途穷。尾联以寄书家人、诉说苦衷作结。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擎,意境清幽,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宝应元年(762)的秋天,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从成都送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的奉济驿。但当他正要返回成都时,成都少尹徐知道作乱,于是杜甫避走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县),而这时他的家眷仍住在成都草堂。这首诗,就是他流落在梓州时写的。

诗人杜甫资料

赏析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