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昙子歌》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温庭筠古诗:黄昙子歌更新时间:2017-05-10
这一首诗恰像一幅美女春郊骑马图。
前景是一池春水,池四周是长短不齐的新蒲。池水里映朝霞,晨风吹动着它,荡起红艳的涟漪。涟漪远去,远去,仿佛这大地的春光就是从它那里熔解开来的。在红艳艳的云霞之上,紫鸳鸯成双捉对地在那里嬉戏。流莺在塘边的垂柳树上,欢快地飞鸣着,像是在柳丝中抛着金梭。织出这无边的春色(翁一作飞解)。池边通向城里的小路长满了茂盛的青草,路上一匹骏马正驼着一个懒洋洋的少女慢慢地走着。回风吹起了她的罗衫,露出了她那俊美的脸庞,简直就像是涂了脂粉的金鹂蛋。
此诗要讲色彩的确是艳丽极了。新蒲绕着泛着红艳艳朝霞的春水,而远景是无边的春草。池里游着的是紫色的鸳鸯,池旁飞鸣的的是黄莺鸟。这动物的设置,又是如此欢快而幸福。再加上美人骏马,在这如茵的绿草上,衬得是十分诱人。
然而作者当然不只是为了画出这一幅美人春游图。他在这通篇艳丽之中,只着一“懒”字,勾勒出马上女子的神态是无精打采的,懒洋洋的,于此透露出了一丝丝消息。然而作者没有写她为什么在这大好的春光里打不起精神来,只给人这样一个病态的美,令人追思不置。
美人的笑,是动人的,然而不若美人愁之更为动人。这是因为笑,已满足了,她是这样,看了的也是这样。人们固不必问其何以高兴,总之,她高兴就好,满足了,动人的力量也就到此为止了。唯有愁慵之态,使人不知她愁的是什么,这就分外地扣人心弦。当读者甚至愿意为她去分担一部分以便好减轻她的愁的时候,则这无名的忧愁将更令人感到莫名的悲戚。这就是中国的“西子捧心”和外国的维纳斯都成了一种病态美的典型的原因。
当然,对于美的理解,这是需要文化修养的。有文化修养的人,爱美更惜美。所以美的不幸,更为动人。而缺乏这样细腻感情的人,却以蹂躏美而快意。这就是贾宝玉怜惜画蔷的伶官,而薛蟠却肆意摧残香菱的道理。
所以善读者,见懒而动容生戚,感作者之忧伤。不善读者却正因“艳云”、“红潋”而醉心于“马上修蛾”,以为此情此景正是香艳得很了。读温庭筠的诗词,切切不可以只注意鸳鸯、蛾眉字面的眩目的光辉,就以为他是什么唯美派。而要注意那无限含蓄之处,有时竟只是一个字而已。然而正是这一个字,才是打开宝库的钥匙,才正可以理解到这些极华丽幸福香艳的字眼,只是为这一个字所透露主人公心境凄凉而服务的。于华丽之中而放上颗凄凉寂寞的心,这个搭配的本身就足以动人的。它是把痛苦和忠贞一块儿写的。它复杂到她的忠贞就是她的痛苦,正如现实中的人,他的优点也恰恰就是他的缺点一样,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谁家都有不幸,不能一家家的问清楚。然而正是这许多的不幸,才显现出晚唐之即将崩溃,所以这莫名的悲伤,实在是比实际的某一悲伤更典型,更足以动人的。谁家都有悲伤,那么,谁都能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去读懂他这“马上修蛾懒”。于是对祖国的大好春光更加感到痛心惋惜的。这莫名的“懒”,则比具体的悲伤包含得更沉广厚。
温庭筠喜欢用“懒”字。就此诗来说,于热闹中,女主人公偏冷冷相对,这个“懒”就是别有怀抱。
《莲浦谣》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刻画了一个美丽的渔家姑娘,写她摇船行进时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感时、伤己、怀人、惜志等多层意思。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水清”二句,亦花亦人,颇见巧思,“愁”字逗末句“摇荡”;结二句即景取譬,关合巧妙,有民歌风味。
这首诗是温庭筠写的新乐府,但《乐府诗集》里除他这首外,没有第二首与他主题相同的,想必是他的创造。具体作年或与作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的《吴苑行》相近。考其意,与《采莲曲》相似。

诗人温庭筠资料

鉴赏作者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 查看详情>>

诗人温庭筠作品: 《弹筝人·天宝年中事玉皇》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寄崔先生·往年江海别元卿》 《西陵道士茶歌》 《四皓·商于甪里便成功》 《二月十五日樱桃盛开自所居蹑履吟玩竞名王泽章洋才》 《巫山神女庙·黯黯闭宫殿》 《咏晓·虫歇纱窗静》 《太子西池二首》 《过潼关·地形盘屈带河流

古诗《黄昙子歌》的名句翻译赏析

《黄昙子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