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旧居》创作背景

朝代:魏晋诗人:陶渊明古诗:还旧居更新时间:2017-07-10
《还旧居》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叙写旧居房屋的变迁、人事的推移,描绘了一幅萧瑟衰败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因环境、体衰而产生的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悲慨之情。全诗格调凄凉哀怨。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陶渊明四十八岁;一说作于十三年(417年),陶渊明五十三岁。陶渊明始居柴桑,约四十一岁时迁居于上京。在上京居六年,又迁居南村。诗人居上京时。尚常往来于柴桑之间,所以此诗说“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然迁至南村后,已多年未回柴桑。这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柴桑故地,见物是人非,大有沧桑之悲。在感慨万千之中,尤觉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于是写下这首凄凉哀怨的诗歌。
注释
⑴旧居:指陶渊明故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⑵畴(chóu)昔:往昔,从前。畴:发语助词,无义。家上京:诗人大约在义熙元年(405),即由彭泽归田那一年,从旧居柴桑迁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当距柴桑旧居不远。
⑶六载:即诗人在上京居住的时间。一本作“十载”。去还归:谓常来常往。指经常回柴桑探望。
⑷今日:指写此诗的时间,始复来:诗人由上京迁居南村后,已多年(约为七年)未回柴桑旧居,所以称这次返回为“始复来”。
⑸恻(cè)怆(chuàng):凄伤悲痛。
⑹阡(qiān)陌:本指田间小道,此处指邑中街道,南北为阡,东西为陌。不移旧:没有改变原先的样子。
⑺邑(yì)屋:邑指县城。上京里在柴桑城外近镇内,故称民屋为邑屋。或时非:有的与从前不同。
⑻履(lǚ)历:所经过之处,周:全,遍。
⑼邻老:邻居家的老人。罕复遗:很少有还活着的。
⑽往迹:过去的踪迹。
⑾有处:意为某些地方。有,或也,此处转为“某”的意思。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⑿流幻:流动变幻,指人生漂流动荡,踪迹不定。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
⒀寒暑日相推:寒来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岁月流逝得很快。
⒁大化尽:指生命结束。大化:原指人生的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后遂以“大化”作为生命的代称。
⒂气力:指体力。不及:不待。衰:衰竭。古人以五十岁为入衰之年。《礼记·王制》:“五十始衰。”诗人此时已五十余岁。这两句是说,我常担心死亡到来,还没等我体力完全衰竭。
⒃拨置:犹弃置,放在一边。拨,拂开。
⒄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挥:一饮而尽的动作。
白话译文
从前居住在上京,离别六年常来归。
今日重来旧居处,凄怆哀痛多伤悲。
东西街道仍原样,有些房舍已坍颓。
故居周围走访遍,邻里老人少存遗。
漫步探寻前踪迹,某处令我情恋依。
百年只是变幻影,寒来暑往岁月催。
常忧生命到尽头,身体气力未尽衰。
丢开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饮举起杯。

诗人陶渊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查看详情>>

诗人陶渊明作品: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拟古·东方有一士》 《和刘柴桑》 《形影神并序·形赠影》 《读山海经·粲粲三珠树》 《影答形》 《拟挽歌辞·在昔无酒饮》 《饮酒·有客常同止》 《杂诗·袅袅松摽崖》 《饮酒·畴昔苦长饥

《还旧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