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周邦彦古诗: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更新时间:2018-05-07
注释
①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碧(bì)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③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④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⑤燕巢(cháo)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⑥林表:林外。
⑦杜鹃(juān):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白话译文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化用了韩倔《有忆》“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处落花飞,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却不予点破,可以说是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首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词人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语,而其情过于深切,“忍听林表杜鹃啼”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这首写思乡之情的小令从一开始就将愁情包含在了词句之中,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

诗人周邦彦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周邦彦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 查看详情>>

诗人周邦彦作品: 《霜叶飞·露迷衰草》 《万里春·千红万翠》 《天赐白·君不见书生镌羌勒兵人》 《薛侯马·薛侯俊健如生猱》 《南乡子·户外井桐飘》 《满庭芳·山崦笼春》 《竹城·竹城何檀乐》 《无题·石濑光洄洄》 《宿灵仙观·灵宫耽耽虎守谷》 《留客住·嗟乌兔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