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八月辞故里》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张煌言古诗:甲辰八月辞故里更新时间:2017-08-10
⑴义帜句——作者从开始起义到被捕,先后共十九年,这里是取整数。
⑵闰位句——闰位,《汉书。王莽传》:“余分闰位,”说王莽不得正王之命,象积累若干年多余的天数而成闰月,不是正规的月份一样,不能当正统的皇帝;这里有王运、天命的意思。于阗,汉朝时候西域国家之一,这里借指满清。
⑶桐江句——严光,东汉高士,光武帝要他出来作官,他在富春江(即桐江)隐居不出,以耕田钓鱼为乐,在他隐居处有钓鱼台古迹,钓是钓船。
⑷震泽句——范蠡,春秋越国大夫,《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五湖是太湖的别名。
⑸鸿毛——比喻轻,《汉书。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⑹碧血——见谢翱《西台哭所思》注③。
《甲辰八月辞故里》共两首,甲辰,指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 (今浙江象山县南) 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近出发的时候,为张煌言送行的有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亡家破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
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甲辰八月辞故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