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四年春祠海》注释

朝代:唐代诗人:宋之问古诗:景龙四年春祠海更新时间:2017-03-01
⑴景龙四年春祠海:《唐诗英华》作《海》,《唐诗纪事》作《咏海》。
⑵春溟:东海。
⑶惊:《唐诗英华》作“观”。《唐诗纪》注:“一作观。”鹜:《唐诗英华》作“雾”。
⑷澍:同“注”,灌注。
⑸接:《唐诗纪事》作“济”。
⑹雰(fēn):雾气。目:《唐诗英华》作“日”,误。
⑺互:交互。《唐诗英华》作“连”。
⑻牲:祭品。《唐诗英华》作“醒”,《唐诗纪事》作“腥”。
⑼禋(yīn):诚心祭祀。
⑽沄(yún)沄:水波汹涌回旋的样子。《唐诗英华》、《唐诗纪事》均作“泫泫”。
⑾安期:指道家所信奉的仙人安期生。
⑿方丈:此为道教称谓。丈:《唐诗英华》作“杖”。
⒀冥:昏暗。《唐诗英华》作“旁”。
⒁背群:《唐诗英华》作“北郡”。
⒂抚中:《唐诗英华》作“中抚”,《唐诗纪事》作“内抚”。
⒃弱龄:弱冠的年龄。忝(tiǎ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⒄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⒅始:才。
⒆孰:谁,哪一个。喻:明白。
⒇忽:很快地。《唐诗纪事》作“岁”。

根据诗题可知,此诗作于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当时宋之问被贬到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任长史,越州近海,故有此作。此诗发展了复杂的联想,表明宋之问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初唐写景诗的板滞罗列对句。神龙(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年号,公元705—707年)中贬逐期间的一次祭祀活动,使得诗人想起神灵,并转向求仙。而神仙和宫廷的自然联系又反过来驱使诗人回首往事,起先带来的是安慰,然后导向模糊不定的状态。虽然这首诗缺乏修饰性叙述的匀称平衡,但仍试图以联想的统一反映自然的思考过程,从而使它比较早的自述诗显得“自然”。这种结构上的优点使它跨人了盛唐诗的行列。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树立了榜样,促使诗歌离开单纯的社会功用,成为个人怀思的工具。

诗人宋之问资料

注释作者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查看详情>>

诗人宋之问作品: 《幸岳寺应制·暂幸珠筵地》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陪王都督登楼诗》 《送杜审言·卧病人事绝》 《伤曹娘二首》 《西施浣纱篇·西施旧石在》 《宴郑协律山亭》 《绿竹引·青溪绿潭潭水侧》 《登北固山·京镇周天险》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景龙四年春祠海》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