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田父立马前》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即事·田父立马前更新时间:2021-01-15
《宿菊潭》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通过一次出外对民情视察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与“田父”的问答,表达了对豪强横恣的憎恶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全诗写来明白如话而又情意真切,有较强的感染力。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元好问任内乡县令,常出外视察民情,亲眼看到了农民迫于租税,难以为生的悲惨处境,心里充满了替朝廷催租和为百姓解困的矛盾。就在这种县令职责和做人良心的矛盾折磨之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歌。
注释
⑴菊潭:又名菊水,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六十里处。
⑵田父:年长的农人。
⑶长官:宋元时俗语称县令为长官。期:约会,约集。
⑷父老:对年高有德者的尊称。
⑸令:县令,这里是作者自称。
⑹单贫:孤寡贫穷的人。
⑺宁:反诘副词,等于说“无宁”、“无乃”,意思是“莫不是”、“岂不是”。豪右:豪强贵族。古时以右为上位,贵族居住在闾阎的右边,因而称为右族。
⑻聚讼:众人在一起争论不休。
⑼健斗:喜欢打架,这里指经常打架的人。
⑽百里:指县境之内。古时一个县的地盘约百里方圆,因此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⑾东州:这里指内乡东边的州县,当是指的南阳。
⑿白直:原是泛指官府中定员之外的差役,这里是指当班的差役。
⒀将无:岂无,难道没有。
⒁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和”。
⒂逃:避开;摆脱。
⒃星火:流星,比喻急迫。期会:期限。
⒄鞭朴(pū):皮鞭和荆条,两种打人的刑具。这里用为动词,意为用皮鞭和荆条抽打。
⒅夭(yāo)阏(è):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白话译文
老农夫站立在我的马前,都是来赶赴县令的约集;
请父老暂且不要散去,问你们一些我的难疑:
理政事本是古来的难题,我的才能又与这不太适宜;
自上任到如今已有三月,恩与惠却没施一毫一厘。
你们乡那些孤寡贫民,是否被豪强践踏凌欺?
聚众争吵的是哪几个?喜欢斗殴的又知是谁?
当官的只有一对耳目,百里内事情哪能尽知?
东边的州县长官清廉,衙门的差役少扰乡里;
我虽曾禁止小吏们随意外出,岂没有差役乘夜去叩打你们的门扉?
请认真地教导你们的子孙,努力地劳动摆脱寒饥。
军租像流星那样急迫,纳税的日子切莫误期。
纳税的期限不可违误,鞭抽棒打的刑罚,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肤肌。
伤害了肤肌还不算什么,折磨农人才让我伤悲。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即事·田父立马前》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