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花翁遇旧欢吴门老妓李怜邀分韵同赋此词》鉴赏

“坠瓶”三句,述离恨,也是全词总纲。“坠瓶”、“分镜”,都喻两人离别。“迷楼”,故址在扬州,这里借代扬州,指花翁与李怜分离之处。此言好像瓶儿坠落在井中,圆镜裂成两半一样,花翁与李怜当年在扬州痛苦地生别离,闺楼中从此幽闭了这可怜的“孤燕”——李怜。“寄别”两句,花翁相思,此相思也是从离恨中而来。此言李怜后来依附在一家姓崔人的家中,从此花翁不能再见她一面,要解相思情,惟有画中倩影矣。“不约”两句,述重逢,扣题中“遇旧欢”。此处是说:花翁与李怜,没有经过约定,无意中同时把各自的行舟停泊在一处柳荫下,不期而遇。真是有缘之人终相会,“人面桃花相映红”啊!“人映桃花”,也暗示了两人相会在春天。“叙分携”三句,写两人叙说着离别后的再见面时的种种话语。“爇”,点燃,焚烧。“香瘢漫爇,绿鬟轻剪”,点明李怜此时已削发受戒,身入空门矣。此言花翁与李怜晤面后畅叙分离之苦思,聚会之惊喜的心情。可是懊丧的是李怜已经是剪去三千烦恼丝,摩顶受戒入空门了。“香瘢”,指僧尼头顶受戒时香炙的瘢痕。
“听细语”三句,抵得上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言李怜虽身入空门,但难忘旧情,且重逢难得,所以拿来琵琶为花翁重操一曲。其声幽怨,遗恨绵绵。花翁因与李怜分别多年,忧愁幽思得两鬓斑白,此时重新细细聆听了李怜的“琵琶幽语”,搅动心底愁思,使他像“江州司马”那样“泪满襟”。
“渐老”四句,状李怜容颜。“芙蓉”,荷花别名,这里喻李怜。“朱户”,借喻樱唇。“两痕”,指双眉。此言李怜虽渐近老境,但容颜仍旧像带霜的荷花般耐看。她一往情深却把这一腔热情深藏在紧闭的樱唇之内,双眉紧皱,却好像远山蒙上了一层愁雾,更显得朦胧难察。李怜现在的容颜,在花翁眼中仍旧是“西施”也。“被西风”三句,写再别离。言西风又起,花翁与李怜两人所乘之舟也将起帆各奔旅途。这短暂的途中重逢,就像高唐云雨梦一样被那西风无情地吹散。
倦寻芳·花翁遇旧欢吴门老妓李怜邀分韵同赋此词:https://www.gushilai.com/gushi/juanxunfanghuawengyujiuhuanwumen00.html
《木兰花慢·施芸隐随绣节过浙东作词留别用其韵以饯》是南宋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西子设喻说明故土难离,第二故乡亦难轻别。可见词人是在苏州饯别施枢的。“几临流”二句,言词人已有多次在水边送别友人离去,你看甚至连旧时的新驿亭,现在也逐渐荒芜败落了。“念西子”六句,以西子居吴比拟芸隐。下片述自己与施之友情。“云零”三句,写己之重视与施的友情。“恨赋笔”三句。言我怅恨平时诗词相和的我们俩,如今却要生别离,这就好象大自然中是桃李芬芳,还是败草荒荆,都是上天的刻意安排啊。施枢系词人诗词相交的好友,所以吴文英在临流送别芸隐时难分难舍,相约依依。

诗人吴文英资料

鉴赏作者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 查看详情>>

诗人吴文英作品: 《探芳新·九街头》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还京乐·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 《一剪梅·赠友人》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花心动·郭清华新轩》 《扫花游/扫地游·春雪》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祝英台近·上元》 《高阳台·风袅垂杨

《倦寻芳·花翁遇旧欢吴门老妓李怜邀分韵同赋此词》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