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妻》鉴赏

朝代:两汉诗人:苏武古诗:留别妻更新时间:2017-06-02
是征夫辞家留别妻的诗。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嘱来日珍重。
“苏李诗”的情感真挚动人,尽管诗中主人公为离别所伤,但诗中却没有一句埋怨圭怒的言语,没有一句呼天抢地的哀号,有的只是殷殷嘱托和良好的祝愿。所以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这样评价“苏李诗”:“苏李赠言,何温而戚也!多唏涕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气厚矣。”“苏李诗”的情感表达是温厚的。
“苏李诗”语言自然朴素,不尚华丽而字字发自真情,能“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陆时雍《诗镜总论》)。明人谢榛称其“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四溟诗话》)。如“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等皆明白如话,以浅显的语言抒真情,写真理。
简而括之,“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同一风味”(王士禛《渔洋诗话》),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也被视作五言诗成熟的一个标志,它在六朝拥有五言诗典范的地位,影响深广。钟嵘《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杜甫也说“李陵苏武是吾师”(《解闷十二首》)。诗中名句如:“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等,六朝隋唐以来广为传诵。
《董娇饶》是汉代诗人宋子侯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绘形绘影地写出了一派明媚的春光;中间是桃李同蚕姑的对话,以问答形式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最后抒写了深沉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使诗歌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全诗含蓄蕴藉,宛转动人,在结构上采用问答式造成诗意的层层递进,在语言上保留了乐府民歌朴素自然的本色。
《董娇饶》是东汉文人宋子侯代女子立言之作,以表达对封建社会女子悲惨命运的同情。此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五言诗产生于民间,起源很早。然而文人向民歌学习,写作五言诗,却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董娇饶》便是文人向乐府民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篇较为成功的作品。董娇饶,本为女子名。唐诗中常见用“娇饶”为典,如温庭筠《题柳》:“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饶舞袖垂。”据《梁书》和《南史》的记载,张静婉为羊侃伎,能作掌上舞。温庭筠在《张静婉采莲曲》一诗的序中说她“其容绝世”。温氏将董、张并提,或者,董娇饶原是歌伎,以声容舞态见称于时。此诗以“董娇饶”为题而不咏其事,余冠英疑此诗用乐府旧题(说见《汉魏六朝诗选》)。

诗人苏武资料

鉴赏作者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 查看详情>>

诗人苏武作品: 《留别妻》 《李陵录别诗·结发为夫妻

古诗《留别妻》的名句翻译赏析

《留别妻》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