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万灶貔貅》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黄机古诗:满江红·万灶貔貅更新时间:2018-04-02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始为《上江虹》,原为吴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双调九十三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万灶貔(pí)貅(xiū):指南宋大军。万灶:极言军队之多;貔貅:猛兽名,勇猛军队的代称。
扫清关洛:扫清盘据在关中(今陕西)洛阳地区的敌寇。
长淮路:指淮河地区(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淮河是宋金的分界线。
夜亭警燧(suì):夜里前哨严密地警戒着。古时边塞筑亭,派兵卒守望,遇警急便举烽火作信号。燧:烽火。
绿鬓(bìn)将军思下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指敌方官兵毫无战斗意志。绿鬓:黑发,以喻壮年;下马:即投降;黄头:戴黄色帽子的水军,泛指敌军;奴子:奴仆,对敌人蔑视的称谓;鹤,指风声鹤唳。
狂鲵(ní)剪:消灭了敌人。鲵:大鱼名,喻金国。剪:灭。
於(wū)菟(tú):虎的别名,借指金国,斥为虎狼之国。
翘关还槊(shuò):拿起武器来打敌人。翘关:举关;还:同旋,盘弄;槊:长柄的矛。
戈(gē)铤(tǐng)月明霜锷(è):兵器在月光的映照之下,刀锋显得明亮如霜。铤:长矛类的武器;锷:刀锋。
榆柳塞门:指北方边塞。北方边塞多生丛榆红柳,故言。
白话译文
我大宋万灶勇猛精良军队,斗志昂扬,挥师北征,简直要一下子把那霸占在关中的金人消灭干净。淮河一带,夜里也有士兵在哨所中严密警戒,天刚破晓军营中就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而金兵却是一派惶恐,不管是年轻的将领还是黄头的小兵一个个都斗志全无、望风而逃。我们的中原父老,都知道局势已经大转,金国即将溃亡。
金国的存亡已经危在旦夕,就像那春天的冰雪一样,马上要崩溃消融。而我大宋军队则人人奋勇,势不可挡。旌旗猎猎,刀锋雪亮。如此形势大好,胜利在望,朝廷一定要借此良机一举将失地收复,千万不要再让边塞旁的杨柳再度悲凉摇落。
上片运用敌我对比手法,来突出宋军的力量,指出北伐时机已成熟。开头三句就以磅礴的气势对宋军的势力作了总的估计,认为宋军有精兵百万,又如“貔貅”那样勇猛,是完全有力量长驱北上去消灭中原地区的敌人。表现词人对宋军的极大信赖。“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三句写宋军防守的严密。词人赞扬宋军对敌人南侵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在宋、金边界的淮河前线,昼夜有官兵监视和警戒敌人,显示出一种高涨的战斗热情。但在金兵方面,却是士气低落。他们的水陆官兵,害怕与宋军打仗。“思下马”、“惊闻鹤”以形象的比喻和典故,反映敌军将士惊恐、虚弱的心理状态,从本质上揭示敌军力量在精神方面的崩溃,侧写宋军对敌人的强大的威慑力。敌人精神支柱的动摇,它的军事力量也随之变得微弱了。这是宋军北伐取胜的好时机。词人对时局的正确分析,寄托他对宋军北伐的无限希望。下文“想中原父老”两句又进一步从中原沦丧区人民的思想动向,来说明北伐的有利形势。既然敌人势力转化,由强变弱,已成为中原父老人人共知的事实,便有力地表明敌人已陷入绝对孤立无援的地位,对宋军出师消灭敌人则更为有利。这又表达了敌占区人民对宋军收复中原的强烈要求。
换头四句,承上片“绿鬓将军”两句作深入一步的描述,以生动的比喻指出金国已处于必然灭亡的境地,而且像“春冰薄”那样指日可待。言下之意是再一次表明宋军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的时机已成熟。词人流露对敌人的痛恨和收复失地的急切心情。因此“正人人自勇,翘关还槊”两句,词人热烈期望朝廷能激励士气,发动军民同心协力去抗击敌人,坚信是能够取得胜利的,这是他为北伐的取胜而献计献策。为此,词人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宋军出师北伐时的声势。他想象到: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在月光映照下,色彩斑斓的军旗迎风招展,戈矛上的刀刃银光闪闪,威武、整齐、严肃地向前进发的情景。这一联想,更坚定了他渴求胜利的信念,对北伐的未来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和喜悦。所以结拍三句把榆柳人格化,以不要边塞的秋老为喻,诚恳地告诫朝廷要抓紧有利时机北伐,去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不要让沦丧区人民大失所望。真是情深意切,感人肺腑。从而更有力地关照前面的词意,也深化了词人渴求宋军北伐的感情。词人就是这样以胜利的信心和高昂的战斗激情,唱出广大人民特别是敌占区人民的心声。
全词围绕“渴求宋军出师北伐”这一中心内容,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词人的内在心理和人民的愿望,是深刻有力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写得情绪昂扬,开朗乐观。

诗人黄机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黄机

黄机,字几仲,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人。曾仕州郡,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等。曾仕州郡。与岳珂酬唱,并有词寄辛弃疾。词风沉郁苍凉,亦近辛派。著有《竹斋诗余》。毛晋跋其词,以为..... 查看详情>>

诗人黄机作品: 《谒金门·冬十月》 《减字木兰花·西风淅淅》 《夜行船·京口南园》 《贺新郎·秋意今如许》 《水调歌头·金篆锁岩穴》 《虞美人·云情雨意才端的》 《谒金门·风雨后》 《六州歌头·百年忠愤》 《浣溪沙·流转春光又一年》 《浣溪沙·流转春光又一年

《满江红·万灶貔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