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更新时间:2018-04-18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妻子秋日离别的情景;下片写妻子因思念词人而无心欣赏春景。总观这首词,上下片各有四个层次,全从女子的角度着笔,自秋至春,由景及情;自分别至独处,由实境及前程,层层推进,多侧面地表现了一位相思中的女子,且写得疏淡雅静、含蕴深沉。
柳永秋季离开汴京者只有两次:一次是少年远游时,一次是庆历四年自苏州赴成都经汴京时。但庆历四年为西行,而词中谓“波急隋堤远”显然为南行之证,据此,知此词写于柳永少年远游江浙时的第二年春天。
注释
⑴迷神引: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中吕调”。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三句六仄韵。
⑵红板桥:有泛指和专指,泛指谓红色栏杆之桥,专指则谓汴京顺天门外之板桥。从词中所写,知其为专指。秋光暮:秋天的夜晚。
⑶烟:雾气。煦(xù):温暖;暖和。
⑷寒溪蘸碧:寒冷的溪水如同蘸了染料一样清澈。寒:微微的秋寒。
⑸垂杨:即垂柳,古人将杨柳混称,故云。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⑹重(chóng)分飞: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分飞,分别。
⑺隋堤:汴河大堤,因筑于隋代,故名。刘禹锡《柳絮》:“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坝上古江津。”
⑻倏忽:忽然,时间过得很快。杜甫《百忧集行》:“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⑼向期阻:怎奈归期却被阻隔。向,怎向。
⑽花絮:柳絮。梁简文帝《咏柳》:“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
⑾孤负:辜负。孤,古同“辜”。李陵《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
⑿小屏:即小屏风,室内陈设物,亦有置于炕头者,谓之炕屏,能映人影。
⒀仙乡:仙人所居处,借称所爱者的居处。韦庄《怨王孙·锦里蚕市》:“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⒁遥夜:长夜。谢灵运《燕歌行》:“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白话译文
红板桥头秋天的夜晚。月色映着淡淡的雾气。堤边垂柳映照在水中,显出一片碧色。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拉起妻子的手,泪水不停的流下来。水中波浪很急隋堤很远,船帆举起来。时光过得很快,怎奈归期被阻隔。
现在春天快过去了,渐渐的飘起了柳絮。美好的光景总是无心欣赏。房门虚掩,空有小屏,却无心去看。归心似箭,但恋人在何处呢?漫漫长夜香被很暖,但谁能与共呢?与他深切的约定,他还记得吗?

诗人柳永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 查看详情>>

诗人柳永作品: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秋夜月·当初聚散》 《玉楼春·心娘自小能歌舞》 《瑞鹧鸪·全吴嘉会古风流》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 《斗百花·亦名夏州》 《尾犯·夜雨滴空阶》 《望远行·绣帏睡起》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