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中庭五株桃》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鲍照古诗:拟行路难·中庭五株桃更新时间:2020-09-23
注释
(1)中庭:古代富贵人家住三进大宅院。有三个庭院,前庭为公事区,中庭为会客区。后庭为家眷区。五株桃:五棵桃树。一株:一棵桃树。先作花:首先作成花蕊。首先开花。阳春:阳光温暖的春天。阳气充裕的春天。沃若:光盛如若。肥沃茂盛如若。润泽貌。《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集传“沃若,润泽貌。”驯顺貌。《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二三月:农历二三月,仲春和晚春时节。从风:随从春风。簸荡:颠簸飘荡。落:降落。飘落在。西家:客居在中庭西厢房的人家。
(2)思妇:思念夫君的怨妇。见:被人看见。被人。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悲惋:悲哀惋惜。悲痛怅恨。零泪:零落的泪水。沾衣:沾满衣襟。抚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谓收敛心神。叹:叹息,长叹。初:当初。君:夫君。出户时:外出门户的时候。何言:何时言语。什么时候说过。淹留:掩留。滞留。长期逗留;羁留。淹,滞,久留。节:时节。节气。季节。回换:回转变换。年岁的回转与季节的更换。调换;变换。亦作“廻换”。改易;变换。
(3)床席:床榻的卧席或衽席。生尘:生出灰尘。明镜:明亮的铜镜。垢:污秽不洁。污垢。纤腰:纤细的腰肢。瘦削:瘦的可以切削骨头。极瘦。谓肌肉减削,变瘦。发:头发。蓬乱:蓬松散乱。人生:人的一生。不得:不能得到。不得以。不会。恒:永恒。总。称chèn意:合乎心意。称心合意。惆怅chóuchàng: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惆,失意。怅,不痛快。徙倚xǐyǐ:移动和倚靠。走走停停。徘徊,来回地走,逡巡。至:到。夜半:夜晚的一半。深夜。半夜的倒装。
译文
院子中间种了五棵桃花树,其中一颗桃花树上先开了花。在这春光明媚的二三月里,桃花随着春风飘飘荡荡落在另一家里。这家思绪重重的妇人见了以后更是心生悲伤之感,眼泪洒落在衣服上,捂着一颗愁心不停叹息。想当初送我夫君离开家门的时候,并没有说过会滞留在节后还不回来。现在屋子里床榻和梳妆镜都落满了灰尘,身体消瘦头发散乱。人生也不能一直悲伤下去,惆怅伤心到半夜到将息下去。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阳春夭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这样的比兴,以拙为巧,如数家珍,如出口谈,反而亲切有味。桃花灼灼,春风骀荡,这是一片远景,烘托出思妇伤春的气氛。
诗的镜头慢慢摇近,思妇悲惋的面容,宛然可见。她泪下沾衣,抚心长叹。诗人仿佛听到了她的自言自语:“初送为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纯用口语,浅貌深衷。久别出乎先期之外,归期更在渺茫之间,难怪少妇要憔悴难安了。“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从思妇所用的器物蒙尘积垢,写到她腰瘦发乱、无心修饰的形貌,把她望夫君而不归的灰颓心境尽数托出。这种黯淡破旧,与春桃的光彩清新,恰成鲜明的对照。阳春越是妖冶,思妇越是伤悲。妖冶本来应该属于少妇的,但由于节序流转而夫君淹留远方,使得她无心冶容。所以妖冶只属于恼人的春色了。这几句诗虽然无一字明言伤春,但实际艺术效果却是无一字不是伤春。
最后以“人生不得长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作结,从思妇之悲,上升为一种人生的迷惘惆怅感。在抽象的情绪中,仍然不忘捕捉个体的细微动作。“惆怅徙倚至夜半”的人儿,似乎是憔悴的思妇,又似乎是从思妇的命运和心境得到感悟,意识到“人生不得长称意”的诗人,反正那夜半独徙倚的足音和叹息声,是久久地留在读者心里了。诗人的心境与抒情对象的心境,浑融难分,这是鲍照抒情诗的特色之一,亦是他达到辞近旨远的艺术效果的手段。
以中庭桃花开篇,以夜半孤影收束,开何热闹,阖何悄然!诗的节奏,也由明快趋于暗缓了。这里的微妙之处,就需要欣赏者各自去用心体味了。

诗人鲍照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鲍照

鲍照(412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 查看详情>>

诗人鲍照作品: 《春羁诗·征人叹道遐》 《采菱歌·缄叹凌珠渊》 《赠故人马子乔诗》 《王昭君·既事转蓬远》 《咏双燕诗·双燕戏云崖》 《登庐山诗·悬装乱水区》 《酒后诗》 《园中秋散诗·负疾固无豫》 《拟行路难·君不见蕣华不终朝》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

《拟行路难·中庭五株桃》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