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传》注释译文

朝代:两汉诗人:班固文言文:彭越传更新时间:2018-12-03
彭越,字仲,昌邑县人。常在钜野泽中打鱼,后成了强盗。陈胜起事的时候,有人对彭越说:“天下豪杰都争相自立旗号,反叛秦朝,你彭仲可以和他们一样干起来。”彭越说:“两条龙刚刚相斗,暂且看一看吧。”
过了一年多,钜野泽中的青年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作首领。”彭越推辞不愿意干。青年们执意请求,彭越就答应了。跟大家约定明天太阳出来时集合,迟到的要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有十多个人没有到,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于是彭越抱歉地说:“我年纪大,你们强行推我做首领。今天到了约定的时间很多人都没到,不能都杀了,衹杀最后到的一个。”命令校长杀掉那个人。大家都笑着说:“何至于这样严厉!以后不敢违令就是了。”这时彭越便拉出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立土坛,用人头祭祀,对所属部下宣布命令。部属都很惊恐,畏惧彭越,不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出发攻占地盘,收集诸侯军中逃散的士兵,得到一千多人。
沛公从赐县向北攻打昌邑,彭越来协助他。昌邑没有攻下,沛公便带兵西进。彭越也率领他的部队留在钜野泽中,收集魏车败退的散兵。项羽进入关中,分封各路诸侯为王后,回国去了,彭越部队一万多人没有归属。齐王田荣背叛项王,汉王便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信,要他从济阴南下攻打楚国。楚国命令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彭越大败楚军。汉二年春,汉王与魏王魏豹和诸侯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士兵三万余人,在外黄归附汉王。汉王说:“彭将军攻占魏地,得到十多个城邑,想立即拥立魏国的后代。现今西魏王魏豹是魏王魏咎的堂弟,真正的魏国后代。”便任命彭越为魏国的相国,专掌兵权,平定梁地。
汉王在彭城打了败仗,军队向西溃退,彭越也丢失了他所占领的城邑,独自率领他的部队往北留在黄河沿岸。汉三年,彭越常往来作为漠军的游击部队,袭击楚军,在梁地截断楚军的粮草。项王与汉王在荣阳相持,彭越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个城邑。项王听到这个消息,便派曹咎驻守成皋,自己向东收复彭越所占领的城邑,这些城邑又都归到楚国。彭越率领部队向北退到谷城。项王向南退到阳夏,彭越又攻下昌邑附近二十多个城邑,获得谷物十多万斛,供给汉王作军粮。
汉王打了败仗,派人召见彭越,让他合力攻打楚军,彭越说:“魏地刚平定不久,还害怕楚军袭击,不能前去。”汉王追击楚军,在固陵被项羽打败。便对留侯张良说:“诸侯的军队不服从调动,该怎么办?”留侯说:“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功劳大,当初君王因为魏豹的缘故,任命彭越为魏国的相国。现在魏豹已死,又无后代,并且彭越也想称王,而君王不早决定封他为王。如今他要是夺取了睢阳以北直到谷城的地区,就都用来封他为王。”又谈了以前之所以封韩信的原因。此事记载在《高纪》。当时汉王就派使者到彭越那裹,按留侯的计策行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军队会师垓下。项羽已死,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汉六年,彭越到陈县朝见汉高帝。九年、十年,都来长安朝见。
速碰在伐地反叛,选壶童亲自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声称有病,派部将率兵到邯郸。汉高帝发怒,派人责备梁王。梁王害怕,要亲自前去请罪。他的将领扈辄说:“大王开始不去,受到责备后才去,去到那裹就会被擒拿的,不如就此发兵造**。”梁王不听,仍然说自己有病。梁王的太仆犯了罪,逃到汉高帝那裹,告发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漠高帝派使者突然偷袭捉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查,认为已构成谋反的罪状,请依法判决。皇帝赦免了他,降为平民,流放到蜀郡青衣县。押送他西行到郑地,遇上吕后从长安东来,要去没肠,在路上遇到堑越。堑越向旦后哭泣,诉说自己无罪,希望流放到自己的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了,令他一起束去。到了洛阳,吕后告诉皇帝说:“彭越是个壮士,如果把他流放到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患,不如现在杀掉他。我让他一道来了。”这时,吕后就让彭越的家臣告发他再次谋反。经廷尉奏请皇帝后,便诛灭了彭越及其宗族。
黥布,六县人,原本姓英。年轻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相,说他受刑之后可以称王。到了壮年,犯了法,受黥刑,黥布高兴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相,说我受刑之后要称王,岂不就是这样吗?”听到这话的人,都嘲笑他。黥布因犯罪被送往骊山服劳役,骊山的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壶跟刑徒中的头目、豪杰都有来往,终于率领这一伙人,逃到长江一带成了一群强盗。
堕胜起兵时,黥布就去会见番县令吴芮,逭时:魉已有兵众数千人。蚤县令把女儿嫁给他。章邯消灭了陈胜,打败吕臣的军队,黥布领兵向北,进攻秦军左、右校尉的部队,在青波打败了他们,领兵束进。黥布听说项梁平定了会稽,向西渡过淮河,把自己的部队归属项梁。项梁向西攻击景驹、秦嘉等地,黥布的军队总是最勇敢的。项梁确知陈涉已死的消息后,拥立楚怀王,以黥布称当阳君。项梁兵败战死,楚怀王和黥布及诸侯将领都聚集在彭城。这时,秦军加紧围攻趟国,趟国多次派人请求楚怀王援救。楚怀王派宋义担任上将军,项羽与黥布隶属于他,往北援救趟国。项籍在漳河边杀了宋义,自立为上将军,派黥布首先渡过漳河,进攻秦军,多次取胜。项籍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河跟着黥布,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投降。楚军经常打胜仗,在诸侯中功劳最大。诸侯军队之所以都服从隶属楚军,就是因为黥布打仗屡次以少胜多。
项羽率领军队向西到达新安,又派黥布等夜间袭击并活埋章邯所部秦兵二十多万人。来到函谷关,不能进入,又派黥布等先从小路突袭打败守关的军队,才得以入关。到了咸阳,黥布担任前锋。项王赐封各位将领,封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项王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却暗中让九江王黥布击杀义帝。黥布派将领追到郴县将他杀死。
齐王田荣反叛楚国,项王前去攻打齐国,向九江国微调军队,九江王英布藉口生病不去,派遣将领带着几千人前往。汉军在彭城打败楚国,英布又藉门生病不去帮助楚国,项王由此怨恨英布,多次派使者谴责并征召英布,英布更加害怕,不敢前去。项王正忧虑北方的齐国和趟国,担心西方的汉国,所亲附的衹有英布,又推重英布的才能,还想依靠重用他,因此没有攻打他。
汉王的军队与楚军在彭城激烈交战,汉军失利,逃经梁地,来到虞县。汉王对左右说:“像你们这些人,不值得一同商议天下大事。”掌管传达的谒者随何上前说:“不明白陛下所说的意思。”汉王说:“谁能为我出使淮南,让他起兵背叛楚国,把项王拖住在齐地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完全有把握了。”随何说:“我请求出使淮南。”就与二十人一起出使淮南。到达后,太宰作为主人接待他们,三天没有见到淮南王。随何乘机劝说太宰道:“大王不接见我随何,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造正是我出使这裹的原因。假使我能见到淮南王,说的要是正确,那正好是大王所要听的;说的要是不对,就将我随何一行二十人在淮南市上杀掉,用以表明大王背弃汉国而同楚国友好。”太宰就把这些话报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恭敬地上书大王的驾车人,我感到奇怪,大王和楚国为什么这样亲近。”淮南王说:“我用臣子的身份事奉他。”随何说:“大王与项王同在诸侯之列,向他称臣,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项王攻打齐国,亲自背负筑墙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应当全部出动淮南国的军队,亲自率领他们,做楚军的前锋,如今却衹发兵四千人去援助楚国。作为事奉人家的臣子,本该像是这样吗?汉王在彭城作战,项王还没有离开齐国,大王应当全部出动淮南国的军队,昼夜兼程赶到彭城投入会战。大王如今拥有上万的人马,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想袖手旁观谁能取胜。把国事托付给人家的人,本该像是这样吗?大王挂着亲近和依靠楚国的空名,却想完全依靠自己,我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然而大王不背离楚国,就是认为汉国弱小。楚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却被天下人认为是不正义的,因为它背弃盟约而又杀害义帝。然而楚王就以能打胜仗自认为强大。汉王联合诸侯,回军驻守成皋、荣阳,运来蜀郡、汉中郡的粮食,深挖战壕,加固工事,分兵把守边境要塞。楚国人调回部队,中间隔着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要战斗则不能得手,攻城则力量不够,老弱残兵要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楚军到达荣阳、成皋,汉军坚守而不出战,这样,进不能攻取,退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军是很容易疲惫的。假使楚军战胜了汉军,那各地诸侯就会由于感到自身的危险而恐惧,援救汉军。楚国的强大,正好足以招致天下的兵力来对付自己。所以楚不如汉,这种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大王不与完全有把握取胜的汉交好,却托身于处于危亡地位的楚,我替大王感到迷惑不解。我并不认为淮南的兵力足以灭亡楚国。要是大王起兵反叛楚国,项王一定会在齐地留下来;留下来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肯定无疑了。我请求与大王持着宝剑归向汉王,汉王一定割地而封大王,况且淮南一定为大王所有。所以汉王特地派我前来进献愚计,希望大王能很好地考虑。”淮南王说:“遵命。”秘密答应背叛楚而归附汉,但没敢泄露出去。
楚国的使者在那裹,正急于要求英布发兵,随何径直闯进去说:“九江王已经归向汉国,楚国凭什么让他发兵?”英布大吃一惊。楚使者站起来,随何趁势劝说英布道:“事情已经造成,衹可以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迅急归向汉国协力作战。”英布说:“按照使者所指教的办。”就起兵攻打楚国。楚国派项声、龙且进攻淮南国,项王留下来攻打下邑。几个月后,龙且攻打淮南国,打败了英布的军队。英布想带领部队逃往汉国,恐怕项王截击他,所以从小路同随何一起逃归汉国。
来到漠国,汉王正踞坐在床上洗脚,召英布进去见他。英布大怒,后悔来到汉国,想要自杀。退出来住到客馆裹,帷帐、饮食、随从官员跟汉王住的地方一样,英布出乎意料,特别高兴。于是就派人到九江。楚王已经派项伯收编九江部队,把英布的妻子儿女全部杀了。英布的使者找到不少英布的老朋友和亲近臣属,带领兵众数干人回到汉国。汉王给英布增拨了士兵,和他一起北上,一路上招兵到成皋。汉四年秋七月,封英布为淮南王,共同攻打项羽。英布派人到九江,得到了好几个县。汉五年,英布与刘贾进入九江,诱降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就调动九江部队与汉军一起攻打楚军,在垓下打垮了楚军。
项羽死后,皇帝设酒宴,面对众臣贬低随何,说他是迂腐的书呆子,“治天下哪裹用得着书呆子呢!”随何跪着说:“陛下带兵攻打彭城,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国,陛下调动步兵五万人、骑兵五千,能凭藉他们夺取淮南国吗?”皇帝说:“不能。”随何说:“陛下派我和二十个人出使淮南国,实现了陛下的心愿,这说明我的功劳比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还要大。然而陛下说我是书呆子,治理天下哪裹用得著书呆子’,这是为什么?”皇帝说:“我正估算你的功劳。”就任用随何为护军中尉。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建都六县,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各郡都划归英布。
汉六年,英布到陈县朝见皇帝。汉L年,到洛阳朝见。汉九年,到长安朝见。
汉十一年,高后诛杀淮阴侯,英布因此心裹恐惧。夏季,汉王诛杀梁王彭越,装着他的肉酱赐给每一个诸侯。到淮南国,淮南王正在打猎,看到肉酱,大为惊恐,暗中派人部署集结军队,侦察邻近郡县的动静。
英布有一个爱妾病了,去看病。医师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贲赫就给她送了很贵重的礼物,随爱妾在医师家宴饮。爱妾侍候淮南王,闲谈之中,称赞贲赫是个忠厚老成的人。淮南王发怒说:“你从哪裹知道他的?”爱妾详细地说明了情况。淮南王怀疑她跟贲赫淫乱。贲赫害怕,说自己病了。淮南王更加愤怒,要捉拿贲赫。贲赫要上告英布,乘驿车前往长安。英布派人追赶,没有追上。贲赫到长安,上书告发,说英布有谋反的迹象,可以在叛乱发生之前诛灭他。皇帝把贲赫的上书告诉给萧相国,萧相国说:“英布不应当有这样的事,恐怕是对他有仇恨的人故意诬陷他。请把贲赫拘禁起来,派人暗地裹察看淮南王。”英布看到贲赫畏罪逃跑向朝廷告发他,本来已经怀疑他说出了淮南国的一些秘密,汉朝的使者又来了,颇有验证,就杀了贲赫全家,起兵反叛。
朝廷收到英布反叛的报告后,皇帝就赦免贲赫,任命他为将军。皇帝召见诸侯问道:“英布反叛,对他应该怎么办?”诸侯都说:“派兵去活埋这个小子,还能怎么样呢!”汝阴侯滕公问他的门客薛公对这件事的看法,薛公说:“英布本当反叛。”滕公分析说:“皇帝割地而封赐爵位使他显贵,南面称王成了万乘之国的君主,他反叛是什么原因呢?”薛公说:“往年杀了彭越,又杀了韩信,这三个人是同等功劳、同类型的人。自己怀疑祸患会牵连到自身,因而反叛了。”滕公把这些话报告皇帝,说:“我的门客原楚国的令尹薛公,此入有计谋,可以问问他。”皇帝召见询问薛公。薛公回答说:“英布反叛是不足为怪的。如果英布采用上策,山东地区就不是汉朝所有了;辨用中策,是胜是败的情况就难以预料了;采用下策,陛下就可高枕无忧了。”皇帝问:“什么是上策?”薛公回答说:“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吞并齐国,夺取鲁地,向燕国和赵国下一道文书,牢固地守住这些地方,山东地区就不是汉朝所有了。”皇帝问:“什么是中策?”回答说:“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吞并韩国,夺取魏国,占有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是胜是败的情况就难以预料了。”皇帝问:“什么是下策?”回答说:“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下蔡,把物资囤积到越,自居长沙,陛下可以高枕无忧了,汉朝平安无事。”皇帝说:“他会采用什么计策?”薛公回答说:“采用下策。”皇帝说:“为什么不采用上策却要采用下策呢?”薛公说:“英布原来是骊山的刑徒,做到了大国的国王,这都是为了自身,不会想到为百姓、为后世子孙来考虑,所以说会采用下策。”皇帝说:“好。”赐封薛公一千产。于是发兵并亲自率领向东进攻英布。
英布开始反叛时,对他的将领们说:“皇帝老了,厌烦战争,一定不会亲自率兵前来。他要派遣将领来,在各位将领中我祇怕淮阴侯韩信和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人不值得惧怕。”所以就起兵反叛。果真像薛公分析的那样,英布向东进攻荆国,荆王刘买逃跑,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的部队,渡过淮河进攻楚国。楚国调兵与英布在徐县、僮县之间作战。楚军兵分三支,想相互援救,出奇制胜。有人劝告楚国将领说:“英布善于用兵,百姓向来畏惧他。并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容易逃散。如今把部队分成三支,他打败了我们一支,其余的都会逃走,哪里能够互相援救呢!”楚将不听。英布果真打垮其中的一支,其他二支就瓦解逃跑了。
英布向西推进,与皇帝的军队在蕲县西部相遇,在甄乡交战。英布的军队十分精锐,皇帝于是固守庸城,看到英布军队列阵如同项羽军队一样。皇帝对此感到厌恶。与英布彼此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反叛?”英布说:“想做皇帝罢了。”皇帝怒骂他,便大战起来,打败了英布的军队。英布军队败逃,渡过淮河,多次停下来交战,总是失利,英布同一百余人逃到江南。英布原来与番君吴芮通婚,因此长沙哀王让人欺骗引诱英布,假装同他一起逃到南越。英布相信他,跟随着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把英布杀死,终于灭掉了英布。皇帝封贲赫为列侯,其他将领受封的六人。

诗人班固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 查看详情>>

诗人班固作品: 《汉书·名句》 《萧何曹参传》 《荆燕吴传》 《刘辅传》 《郦商传》 《樊哙传》 《高帝纪下》 《爰盎传》 《翟方进传》 《明堂诗·于昭明堂

《彭越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