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轴不如一书》注释翻译

朝代:宋代诗人:沈括文言文:千轴不如一书更新时间:2018-07-30
注释
①柳开:北宋人。
②任气:任性气盛。
③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④主司:主考官。
⑤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
⑥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
⑦引试:面试。
⑧襕: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
⑨张景:柳开的好友
⑩衣:穿着。
翻译
柳开年轻时很任性气盛,说大话傲视他人。参加科举考试时,在考官办公处的门前把文章投赠给主考官,一共有一千轴,用独轮车装着。面试那天,(柳开)穿着读书人的圆领大袖外套沿着围栏亲自推着车进入(考场),想要用这(方法)使其他人害怕来取得功名。当时(有个人叫)张景很能写文章而且有名气,(他)只袖藏了一篇文章在考官办公处的门前进献了它(指张景的文章)。主考官非常称赞欣赏(张景的文章),提拔张景为优等。当时有人为了这件事说:“柳开的一千轴书卷,比不上张景的一篇文章。”
这是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件真人真事,虽然是千年之前的一则旧闻,今天读来却仍然不乏新意与启迪。衣服豪华,着装气派,并不能说明这个人身份高贵;文章千轴,车载斗量,也不能证明他肚里有多大学问。文章与衣着外表无关,学问与书籍厚薄无碍,一个人的才华,不在于富丽而更在于实质。当然,前提是这位主考官得拥有一双聪慧的眼、一颗正直的心、一杆公平的秤,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本书讽刺了那些只会做表面功夫,没有真材实料的的人。
倘若把柳开和张景比喻成地方官吏,把主考官比喻成手握评价政绩、任用干部大权的领导,联系时下一些现象,倒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情。考核干部有一套标准,所谓德、能、勤、绩。而在实际工作中,德、能、勤这三个方面都很难量化,没有一套真正可操作的标准,因而对于德、能、勤这三方面的考评或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或避实就虚,或遮遮掩掩。所以,干部任用中起决定作用的,则非绩(所谓政绩)莫属,在排除掉裙带关系、故旧关系、贿赂关系等等因素之外,政绩也就成了干部升迁过程中人人必须面对的硬性指标。
于是,那些奔波于仕途的地方官吏职位稍一履新,便会像应试的柳开一样,围绕如何做出这样那样的政绩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或改变旧的来创新,或创造新的来立异;有的着装华丽,先声夺人;有的车载斗量,引人注目;有的建高楼大厦,有的修宽路大桥;有的造农民新村,有的建城市公园。而这些所谓的“作品”与“政绩”不是大得出奇,就是高得吓人:不是钢筋成林,就是水泥满布,看似别具一格,实则千篇一律。尽管追求政绩的手段花样百出,但目的却只有一个,无非是希望吸引领导的眼球、引起领导的注意,好在激烈的政绩比拼中脱颖而出。
而作为评价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领导颇像主考官。考官的口味决定考生的前途,领导的喜好,也往往决定部下的命运。倘若领导在干部任用中以貌取人,只关注表面文章,便会带来无数名不副实、徒有其表的所谓政绩工程,既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民生,甚至对于资源还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浪费。多年前,安徽阜阳原地委书记王怀忠耗资3.2亿元建设的国际大机场,因客源严重不足,在勉强营运一年后被迫关闭。又比如最近,湖南省新晃县决定斥资 50亿元重建“夜郎古国”,又是一个足以震惊中外的大手笔。据说新晃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可千万别把这样的工程建成一个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因为对于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老百姓底子太薄,实在经不起折腾。领导的喜好,不但决定部下的命运,而且还常常决定地方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状态。
回过头来再说说那位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柳开。自从他考场失意之后,痛定思痛,不再追求外表的华丽和文章的数量,开始反对华靡文风,作品努力展示文字的质朴、意境的深远,最后不但高中进士,而且还成为了宋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奠基人,影响当时,泽被后世。柳开的转变,不能不感谢那位主考官,正是他的公平与正直,给以为通过花拳绣腿、表面功夫能拔得头筹的柳开一记当头棒喝,让他从此知道了故弄玄虚是没有市场的,只有扎实读书、踏实作文,才能博得考官的认可、时代的认知、历史的认同。
有怎样的考官,就有怎样的学生。同理,有怎样的评价标准,就有怎样的政绩,就有政绩下怎样的生态。

诗人沈括资料

注释翻译作者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 查看详情>>

诗人沈括作品: 《金山·楼台两岸水相连》 《润州甘露寺·丞相高斋半草莱》 《王安石破常规》 《解州盐池》 《延州柳湖·萧洒征西府》 《游二禅师道场》 《慈姥矶·朝发铜陵暮扬子》 《浩燕堂·西堂昔时冷萧条》 《梦溪笔谈·名句》 《幽人篇·蜘蛛做网着屠苏

《千轴不如一书》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