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髯传》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刘大櫆文言文:樵髯传更新时间:2018-10-26
《樵髯传》是清代文学家刘大櫆创作的一篇传。这篇传运用对话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运用细节描写以刻画人物的神态。通过樵髯少聪颖,广涉猎,而不肯穷尽其学,与里人弈棋,竟不肯为富家治病,恣情山水,欲遗弃世事等琐细事,表现樵髯狂逸之态,不羁之志,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篇传纯用白描,不加褒贬,颇耐人寻味。
这篇传作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是刘大櫆为樵髯写的一篇传。
注释
⑴鄙:边远的地方。
⑵疏放: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
⑶号:取号,取名号。
⑷拔:超出,突出。
⑸靡不:无不
⑹穷:学完,深究。
⑺注局凝神:注视棋局,聚精会神地思考。
⑻颦顣(pín cù):皱眉蹙额,不快的样子。“顣”与“蹙”通。
⑼效:模仿,效法,效仿。
⑽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
⑾哓哓(xiāo):争辩声。
⑿季父:叔父。建宁:县名,在福建省西部。
⒀官廨(xiè):官署。
⒁武夷:武夷山。武夷山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在江西、福建两省边界地区,后者指福建崇安县境内由红色砂石构成的低山,为福建第一名山,有四十九峰、八十七岩、九曲溪、武夷宫、紫阳书院等名胜古迹。这里朗武夷即指后者。
⒂张氏勺园:张闲中之园,在安徽桐城,大不过一亩。以“勺”为名,即喻其小。康熙末年(1662~1722年),张闲中曾邀刘大櫆设馆于园中教其两弟读书。张闲中,名若矩,桐城人,能诗文,为刘大櫆挚友。 [2] 
白话译文
樵髯,姓程,名骏,世代居住在桐城县西部边远地方。性情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从不矫揉造作,而多髭须,因此,自己命名为“樵髯。”
小时候读书很聪明,超出同辈的人,在技艺、术道工匠嬉戏游玩等等,没有不涉猎的,但是都不肯学透,说:我只是自我娱乐而已。尤其喜欢下棋,常常与邻居下棋。他不善于苦思冥想,邻人有时注视棋局,认真思考,他便皱眉不高兴的说: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只是仿效小孩那样,勉强懂点下棋的技艺!他偶尔为人治病,也不很在意。一些富家曾经与之交往的人,有病了,希望他能为其治病,派僮奴等候。翁正为棋局而争吵,静不去。
樵髯翁的叔父在建宁为官,樵髯翁跟随着一起到建宁为官署,才得以游历山水,才能说武夷山、九曲幽绝的可爱之处。让人遗忘世间烦恼,想要前去游玩。
刘大櫆说:我居住在张闲中之园,樵髯翁也前来医治。我和刘大櫆相处已久,熟知他的性情。樵髯翁看到我善于作文,屡次请求以他的姓名作文,写一篇传。我为其感到怜悯于是写了这篇《樵髯传》。

诗人刘大櫆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刘大櫆

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20多岁以布衣入京,方苞见到他的文章,极其叹服说:如苞何足..... 查看详情>>

诗人刘大櫆作品: 《送张绣枫·君家住近姑苏台》 《题张少仪望云图》 《寄翁兆溱·年少高才始发硎》 《论文偶记》 《登龙山·夙昔负山居》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张约夫刻石歌》 《送姚姬传南归序》 《梧树行·金谷洞口梧十寻》 《春日·辛夷零落海棠残

《樵髯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