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池上纳凉》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项鸿祚古诗:清平乐·池上纳凉更新时间:2019-01-15
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二句,勾画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描写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无声,只有词人在池畔乘凉。“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是写在庭院乘凉的词人所看到的室内的情景。根据下片词首句“醉来”二字判断,词人此时是在以酒销夏,边饮酒边观赏院中的景色,夜风吹来,室内的蜡烛光炬被风吹得摇晃不定,门帘也随风摇动;室外,月光将竹林映照在墙壁上,竹影依风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里,词人是以动写静,那被风吹动的烛光,飘乎不定的门帘和那半墙如画的竹影,更显出夏夜的宁静,虽不一字月,却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优美的夏夜图便可在眼前浮现。
词的下片着意描写词人乘凉时的心情。“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二句,是写人的动作。词人醉酒后扶墙走到床边,躺在竹席上,手执熟罗扇,轻轻的扇风虽使人略感清凉,但却难解词人的醉意,在朦胧的醉意中,词人由凉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眼前池塘正是莲叶碧青,荷花争奇之时,然而瞬间雨过,一夜间便花凋叶残,明朝醒来,庭院里便是一片秋声。最后两句着似写景,实则是借写醉意中的幻觉,寄托词人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勾勒出一幅常见的池边消夏图,传递了一种闲适、安逸、祥和的气息。水天清话,夜深入静,是小令的基调,但不时有风中烛曳、墙上竹动、席上人晃、手中扇摇、水中波兴,来打破这种静谧。以动衬静,对比分明。项鸿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触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忧情苦绪。这首词就是词人以传神的笔墨,抓住刹那间的愁情描绘出的如画的境界。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是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主人日夜与琴相伴,愁绪满怀。下片以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只有笙管声悠悠传来,衬托主人公处境幽独。这首词在技巧上,以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来反衬歌吹声之过培。又以隔院繁笙脆管的热闹欢乐,来反衬自己的春夜幽独的意绪。这首词体制短小却韵趣多姿。构思尤为精巧,以曲致的笔触描画了词人单恋之苦。小词构思灵巧,宛转入情。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这首词收于《忆云词》甲稿,是项鸿祚二十五岁前所写,为夜闻隔墙歌吹声有感而作之词。

诗人项鸿祚资料

赏析作者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 查看详情>>

诗人项鸿祚作品: 《天香·玉唾含漦》 《太常引·野桃开后柳飞绵》 《忆江南·衔泥燕》 《玉漏迟·寄愁何处好》 《壶中天·神州圣铁》 《壶中天·神州圣铁》 《浣溪沙·水近雷塘缓缓流》 《绮罗香·帘影移香》 《蝴蝶儿·蝴蝶儿》 《摊破浣溪沙·为有云屏无限娇

《清平乐·池上纳凉》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