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十六》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秦州杂诗二十首十六更新时间:2020-03-06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一组以诗代简的纪行诗,诗作从诗人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生动地描绘了秦州的山川城郭自然风光之异,抒发了忧郁孤愤之情,表现出一种壮美伟大的悲愁美。二十首诗或记秦州风物,或叙游踪观感,或写边塞事,或描容居苦情,或发忧国议论,多侧面地反映了作为边关重镇的秦州的景物与人物的特征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地域色彩。第一首和最后一首相呼应,写出容居秦州的两大原因:一是“满目悲生事”,华州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二是“唐尧真自圣”,唐肃宗实在无须辅佐了。而后者当为杜甫离职的主要原因,他已对肃宗心灰意冷。这组诗或叙游踪,或抒感触,或发议论,是研究杜甫在秦州时的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资料,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这组诗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变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是“杂诗”的特点,也是联章体组诗的特点。借景抒情,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这是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秦州杂诗二十首》也不例外。如第九首写秦州驿亭的美景,使人眼前一亮令人十分兴奋。“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丛生的竹林让低地一片碧绿,高耸的柳树使天空半边靑蓝。远近高低,互相映衬,描写生动,真实可感。既指出了“明人眼”的具体原因,更抒发了作者的称颂赞美之情。正因为有如此美景,这才引起诗人“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的感叹,从而抒写了自己渴望有此家居而不可得的情怀,景中寓情,十分自然。再如第十首“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写雨中之景,抒发雨后寂寥索寞之感,亦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比兴寄托,含意深婉,也是杜诗常用的艺术手法。诗贵含蓄,不宜直说,故比兴寄托,能使诗意深婉,令人回味无穷。如第五首咏马诗,由悲马进而悲事、悲人。邺城之战,官军惨败,究其原因,在于朝廷用人不当、未能把指挥权授与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将领。此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悲怆之情,寓意深婉而韵味悠长。诚如仇兆鳌所说:“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今者龙种在军,而空老,其哀鸣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王嗣奭则云:“‘老骕’必有所指,按史:是年郭汾阳(子仪)因相州之败,鱼朝恩短之,七月召还京师,当指此。”全诗的比兴寄托,显而易见。最后一联“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喻军中战士虽老残而思为国戮力,士气犹振,战事国事非不可为,最为悲壮,读之英风飒然,令人振奋。再如第十二首“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两句,仇注云“花掩危石,影落卧钟,以况己之穷老,故下有俛仰身世之感。”亦寓意深婉,含诸有味。
怀古伤今,借史慨时,抒写自己的怀抱,这是《秦州杂诗二十首》的艺术手法之一。如第八首就借汉使以慨时事。仇兆鳌注引赵汸云“因桑州为西域驿道,叹汉以一使穷河源,且通大宛,如此其易。今以天下之力,不能勘定幽燕,至令壮士几尽,一何难耶。是可哀也。”就“借汉使以慨时事”,昔易今难,今不如昔,古今对比,借古伤今,突出了此诗批判时政的鲜明主冒,感情强烈。再如第二首上四记叙古迹,下四对景仿情,“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写出隗器旧宫的荒颓景象,抒写作者旅异地的孤独之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此时的心境与情思,虽咏城北寺,却借古伤今,亦包含时事之慨。此外如第十四首咏仇池穴,第十二首咏秦州南郭寺,第十一首对雨而伤寇乱皆借古伤今,感慨时事,语短而情长。
叙事描写,议论深刻,亦是杜诗的常用手法。杜诗多议论,但杜诗的议论往往结合叙事描写,使议之有理,论之有据意义深厚,颇有情韵。如第六首,前六句叙事,写征兵赴防,突出士兵转战的劳苦哀伤。后二句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情:士兵们哪里禁受得住跑来跑去的戍守,只恨国困邺城的军队被叛军击溃。既有对统治者的指责批判,也有对士兵的感伤同情。仇注引顾宸曰“少陵‘恨解邺域围’一语,实有慨于唐之兴亡成败与。”就以事实为基础,认识深刻,议论合理。再如第十八首“客秦而忧吐蕃”,前四句记边秋苦景;后四句“言边可危”。“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就以反问的议论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于和亲政策的怀疑,识见不凡,颇有说服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警准确,《秦州杂诗二十首》堪称典范。首先是用字的精练准确,其次是造句的奇妙精巧,还有语意正话反说,韵味委婉曲折。二十首全用五律体裁,互相之间又紧密联系,显然这是对长安十年时期联章体组诗的进一步改造与发展,不愧是杜诗中的精华之作。
《山寺》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写山下所见山寺,僧人寥寥,山园路高;颔联写山寺禅院景象,石竹丛里麝香安眠,金桃挂枝鹦鹉轻啄;颈联和尾联写登上山寺所见所感,山脚乱水,山上窟龛;重阁晚望,历历在目。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描写登麦积山所见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刻涂饰的痕迹。声律谐美,对仗整齐。山势形状,崖龛构造,花鸟动静,宛然在目。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乾元二年七月,由东都洛阳前往华州出任司功参军的诗人杜甫,因为途中目睹百姓的苦难、官吏的残暴,而自己又位卑言轻,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而苦闷不已。恰逢长安时的好友赞公在秦州来信称东柯谷西枝村美景,杜甫便毅然弃官,携全家经陇县、张家川、清水来到秦州西枝村,暂寄居于他的远房侄儿杜佑家,并打算在这修建几间草庐,以安度晚年。尽管生活艰难,但杜甫依然喜欢寻踪古迹、拜访朋友,《山寺》就是诗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游览参观麦积山后乘兴而作。

诗人杜甫资料

鉴赏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秦州杂诗二十首十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