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莲·瘦影亭亭不自容》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刘因古诗:秋莲·瘦影亭亭不自容更新时间:2021-01-27
《秋莲》是元代诗人刘因创作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咏物寄意的诗。诗人借秋莲受到风霜摧残而凋萎的景况来自喻,发抒感慨。一二句写秋莲“瘦影亭亭”的情态和“淡香杳杳”的品性,“不自容”、“欲谁通”,把莲花拟人化了;三四句写秋莲“翠减红销”的衰败和“江清月冷”的寂寞环境;五六句写秋莲遭遇白露秋风,身不由己,难全晚节;末两句诗人面对盛衰变化的现实,发出慨叹。诗中处处将秋莲与自己联系起来,反映了诗人坎坷的经历和抑郁苦闷的心情。形象鲜明,含蓄婉转,寄托很深。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1279年,元军终于灭掉南宋。刘因虽非南宋人,却具有浓重的遗民思想。他在蒙古贵族的野蛮统治下深深眷恋汉人统治的宋朝,怀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注释
1、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2、亭亭:耸立的样子。
3、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4、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5、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6、不堪:不能忍受。
7、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8、拟:打算。
9、青房:指莲蓬。
10、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11、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12、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13、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14、扁舟:小舟。
白话译文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诗人刘因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刘因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 查看详情>>

诗人刘因作品: 《和咏三良·江山错如绣》 《寒食道中·簪花楚楚归宁女》 《庚辰元日·曾记西湖酒一卮》 《明河秋夕图·明河澹澹纵复横》 《醉梨·白雪春香洗未残》 《宿洪崖观·云山不受壮心降》 《南乡子·张彦通寿》 《吴山夜雪图·江南无寒岁》 《海南鸟·越鸟群飞朔漠滨》 《书堂旅夜·少小抱孤苦

《秋莲·瘦影亭亭不自容》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