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峻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任峻传更新时间:2018-09-11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县人。东汉末年,董卓扰乱,关东都感到震惊。中牟县令杨原又发愁又害怕,想要弃官逃走。任峻劝杨原说:董卓为首作乱,天下的人没有不怨恨的,然而没有先讨伐董卓的人,不是没有讨伐董卓的想法,而是形势条件不成熟不敢罢了。您如果能够带头,必定有人响应。杨原说:那该怎么办呢?任峻说:现在关东一带有十几个县,能拿起兵器作战的不少于一万人,您如果暂时代理河南尹的职事,统一指挥,不会不成功的。杨原听从了他的计策,任用任峻做河南尹的主簿。任峻就替杨原上表陈述代行河南尹的事情,让各个县坚守县城,于是发兵讨伐董卓。恰巧曹操也从关东起兵,进入中牟县的地界,众人无所适从。任峻单独和同郡的张奋商议,让全郡归附曹操。任峻又另行召集同族人以及宾客、家兵共几百人,愿意跟随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很被亲近信任。曹操每次出征讨伐,任峻常常作为留守来供应部队给养。这一年天旱人饥,军粮不足,羽林监颍川人枣祗建议建立屯田制,曹操让任峻担任典农中郎将。任峻招募老百姓在许都附近屯田,收到租谷几百万斛。于是(曹操)在郡国内普遍设置了屯田官,几年之内,凡实行屯田的地方都积蓄了粮食,仓库都堆满了。官渡大战的时候,曹操让任峻主管运送军械兵器和粮食。乱贼多次在途中抢劫掠夺,截断运送军粮的交通要道,于是任峻就让一千辆马车组成一队,分十路并行,组成双层军阵的队伍分前后左右护卫运粮马车,使敌贼不敢接近了。军队的强大和国家的富饶,从枣袛时开始到任峻时完成。曹操认为任峻劳苦功高,就上表封他做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又升迁为长水校尉。陈留太守枣袛,原本姓棘,先祖避难时,改姓为枣。跟随曹操一同起兵,四处征讨。太祖任命他担任屯田都尉,为流民设置田业。当年就获大丰收,补足了军用,摧毁了各路叛逆,使王室兴隆。枣袛的儿子枣处中,提升了官职,封了爵位,来祭祀枣袛永垂不朽的功业。任峻为人宽厚而有气量,又通晓事理。每次有建议,曹操都很赞成。在国内饥荒的时候,任峻收养抚恤朋友的遗孤,中表亲戚贫困的族人,有急事或缺什么,都不断地周济他们,因为重信义而被称赞。建安九年去世,曹操伤心哭了好久。任峻的儿子任先继承封爵。任先去世,没有后代,除去封国。魏文帝追记功臣事迹时,给任峻的谥号是成侯。又将任峻的次子任览封为关内侯。
张温,是吴郡吴县人。张温从小就修养名节操守,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闻他的声名,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和当今何人比肩?”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说:“刘基不详细了解张温的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孙权于是)征召(张温)请与相见,(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震惊,孙权为他改变态度重如礼仪。召对完毕出官,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给你,你应该明白。”(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升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和器重。(张温)三十二岁时,凭借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如果山越之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使者的道义,是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必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张温回答说:“我在朝廷之内没有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春秋晋大夫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本事,又没有晋国子产阐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诸葛亮见识通达,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的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蜀国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回国不久,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正碰上暨艳事件发生,于是借此机会揭发检举涨温。暨艳也是吴郡人,由张温把他引荐入朝,被任命为选曹郎,官至尚书。暨艳生性清高严厉,喜欢发表清正的言论,因见当时郎署风气混浊杂乱,大多官员不称职,想将良莠分开处置,贤能、愚劣区别使用。于是愤怨之声积聚,诬毁谗言四起蔓延,竞相控告暨艳和选曹郎徐彪,(说他们)擅自任用绚从私情,爱憎不出 自公理,暨艳、徐彪都因此而被定罪赐死。张温向来与 暨艳、徐彪意见相合,常有书信来往,互相来往问候,于 是又判张温有罪。孙权将他软禁在有关官吏处,下令 说:“过去下令征召张温,留下官位虚心等待他来,来后 授予高官,超过(一般)旧臣,哪里料到(他)竟如此凶坏, 专生图谋不轨之心!哎呀张温,免(你)死罪作为(你的) 幸运!”将军骆统上表为张温申辩,请求宽恕他,孙权最 终没有采纳(骆统的意见)。六年后,张温因病去世。他 的两个弟弟张祗和张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同张温一起 被废黜。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任峻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