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师旷论学更新时间:2020-02-10
注释词语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心,害怕。
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7。何:为什么。
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
20。善:好。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喜欢。
24。为:作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咏萤》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前两句作者先从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写出了它的弱小,后两句写这样的小虫在黯淡黑夜中却努力地放出光芒,使自己的存在被众人所周知。全诗借物喻人,又寄寓作者身世之感,别具情致。
虞世南是前朝老臣,自秦王阶段就追随太宗,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即位后,又为修文馆学士,深受太宗敬重。但虞世南“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作者作此首《咏萤》小诗,也即寄寓身世之感,一方面表现出恐怕不被赏识的担忧,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的风骨,即使力量单薄,即使周围的环境是一片“黑暗”,自己依然要闪烁光明,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在其中。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文言文《师旷论学》的名句翻译赏析

《师旷论学》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