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四十五归东都》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徐铉古诗: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更新时间:2019-01-09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梦游三首》是五代宋初诗人徐铉的组诗作品。这三首梦游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在梦中与爱人相会的情景,以及梦醒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其实是抒情主人公对旧时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与爱人相聚甚欢的感觉深深的眷恋。这组作品作为艳体诗,基本能做到艳而不俗,丽而不佻,语淡情深,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诗人徐铉资料

赏析作者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 查看详情>>

诗人徐铉作品: 《自题山亭·跂石仍临水》 《右省仆射后湖亭闲宴铉以宿直先归赋诗留献》 《正初和鄂州边郎中见寄》 《又和·抱瓮何人灌药畦》 《送高秀才·龙门一上嫌轻进》 《秋日雨中与萧赞善访殷舍人于翰林座中作》 《柳枝辞·老大逢春总恨春》 《自题山亭·小舫行乘月》 《咏梅子真送郭先辈》 《和陈表用员外求酒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