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更新时间:2017-03-31
此诗二十句可分为三段,三段的内容既互相平行又层层递进,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乱,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
开篇八句为第一段,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十年的战乱,惨重的徭役负担,逼得人民啼叽号寒,哀声遍野。这一层概括了当时形势翻人民的苦难。但当时的战争是一场捍卫统一的正义战争,因而对战争造成的疾苦,诗人未作更多的谴责,这里如实写出,目的是为下一层作铺垫。接着四句为第二层,”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那些官吏们雪上加霜,疮口撒盐,不顾人民死活,专务敲骨吸髓,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了民心不安。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情感深切“贤者贵为德”与“庶官务割剥”形成对照,托住上段,启开下文。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诗人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表露出诗人把友人列为“贤者”,希望友人救民于水火,惩治贪官污吏。“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二句,正面表达了诗人“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揭示了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挥泪临大江”,大江的奔流犹如诗人的泪水,“高天意凄恻”,诗人的凄恻之情就像浩渺的天空,流露出诗人关切人民痛苦,对韦存在着很大希望,故既告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这挥泪,不只是为私人交谊。“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水乳难分、似漆如胶。
此首送别诗,概括描写了战乱中人民的苦恨,揭露了当时社会横征暴敛的真实情况。言辞犀利,感情强烈,内容深刻,气度恢宏。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开头四句统摄全篇。接着写曹霸在书画上的师承渊源,进取精神,刻苦态度和高尚情操。“开元”以下八句,转入主题,高度赞扬曹霸在人物画上的辉煌成就。“先帝”以下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玉花”以下八句,诗人进而形容画马的艺术魅力。最后八句,又以苍凉的笔调描写曹霸流入民间的落泊境况。作者以诗摹写画意,评画论画,诗画结合,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把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写融为一炉,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曹霸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和曹霸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曹霸的遭遇,写下了这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诗人杜甫资料

赏析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