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羽林陶将军》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送羽林陶将军更新时间:2020-02-25
《送羽林陶将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三韵诗。此诗通过描写陶将军出使时的雄社场面和诗人的临别赠言,既赞领了陶将军的英武精神,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报国心愿。全诗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其主要特点是用典恰切,含蓄深婉。
此诗创作年代难以考证,陶将军名号生平不详,当为李白友人。从题意看,此诗是送羽林陶将军出使之作;从诗意看,陶将军出使之地是很危险的,此去能否如期平安归来令人担心。于是李白送别陶将军时作此诗以赠。
送别诗照理应有依依惜别之情,但是李白这位充满“胆气”的诗人,一反送别诗常有的感伤情调,把这首诗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确有令人拔剑起舞之势。
首联写将军出使时的壮观场面和叱咤风云的气概。《唐书·百官志》:“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由此可知,陶将军平时是身负保卫宫禁重任的,而今日令其出使,当是不寻常之举。将军出使,恰值“紫气东来”,当是一好兆头。因此,第二句诗不仅赞了“羽旌扫霓,旌旗拂天”的气势,而且有预祝其马到成功之意。次联是写陶将军之使命和钱别时的情景。出句有两层含意:一是说此去遥远,在万里”之外;二是说此行并非如履平地,而是去探有艰险的“虎穴”。这里引用“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之典故,还有勉励陶将军只有冒大风险,才能建树大功之意。对句是写陶将军宴饮时慷慨激昂之状。这一联诗,不仅写出了陶将军的勇气和豪情,而且对仗恰当而工稳。“万里”对“三杯”,虽不算工严,但是由于二者把即将开始的万里之跋涉与眼前三杯酒下肚后的豪宕相连接,读来也觉十分稳当。“虎穴”与“龙泉”,则是“借对”,既工严又巧妙。至于“横戈”与“拔剑”是工仗自不待说。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陶将军的话,那么最后一联则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面对着旌旗招展、楼船竞驶的出征场面,诗人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莫道词人无胆气”一句以反诘语出之,便充分地表达出诗人也心潮激荡,胆气过人。众所周知,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自幼便具有游侠的气质。所以此刻出大言,并非一时之激动。倘若让他同陶将军一起出使或驰骋疆场,也很可能作出令人瞩目的壮举,可惜的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罢了。诗的最后一句“临行将赠绕朝鞭”便有此含意。此句典出《左传·文公十三年》:春秋晋士会因事奔秦,为秦人所用。晋乃使魏寿余伪为魏叛以入秦,劝说士会归晋。士会将行,秦大夫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后来诗文中常以绕朝鞭指朋友临别赠言。但用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自己的心态。秦大夫所说的“吾课适不用也”,非常切合李白当时的心情,并且从上下文的语气上看,也与“莫道词人无胆气”相呼应。
这首诗通过描写陶将军出使时的雄社场面和诗人的临别赠言,既赞领了陶将军的英武精神,也表达了自己的报国心愿。此诗的主要特点是用典恰切,含蓄深婉。李白的诗大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并善于塑造自我形象。他的诗时时表现出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这首诗虽然是送别之作,表面上主要也是写陶将军的,但是最终要表达的还是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似乎与以往惯用的直抒胸臆手法不同,而是通过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宏愿和怀才不遇之感慨。

诗人李白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送羽林陶将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