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松滋渡望峡中更新时间:2017-04-20
《松滋渡望峡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此诗首二句写从渡口远望江水奔流而下的气势;三、四句写身临楚地而回忆楚国旧事;五、六句写巴蜀水险人愁;末二句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巫峡而及永安官、阳台山,自热也会进而想及巫山神女的传说。诗中采用景中藏情,浑然不露的手法,其自然感慨,尽从景得。
刘禹锡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贬连州刺使出京,在外任共历二十二个年头。其间曾担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这首诗应是长庆元年(821)冬未春初赴菱州仕途中所写。
注释
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已不远。
②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③雪水:指江水。长江上游多高山,夏日积雪消融入江,故云。
④梦渚:云梦泽中的小洲。
⑤楚望:指楚国山川。
⑥夷陵:楚国先王陵墓名,后作县名,地在今湖北宜昌境内。
⑦秦灰:秦军焚烧夷陵的灰烬。
⑧巴人:巴地之人。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⑨泪应猿声落:古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⑩蜀客:蜀地之客。蜀,指四川。
⑪鸟道:指人迹兽迹不到只有鸟能飞到的地方。
⑫十二碧峰:指巫山十二峰,神女蜂即其中之一。
⑬永安宫:在白帝城内,为刘备托孤之所。[2] 
译文
微微的冷雨洒在渡口的寒梅上,天边白云流动,好像雪花化水泻下来。
云梦泽中的洲渚上荒草长得遮盖了旧日的楚国山川,楚夷陵一带的黑土里还有当年秦兵焚劫的余灰。
巴人的泪水随着哀猿的鸣声落下,蜀客的船只沿着曲折的三峡返回。
青青的巫山十二峰在哪里呢?那永安官外的荒台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阳台。

诗人刘禹锡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 查看详情>>

诗人刘禹锡作品: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昏镜词·昏镜非美金》 《荆州乐·渚宫杨柳暗》 《谢寺双桧·双桧苍然古貌奇》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李六侍郎》 《怀妓·玉钗重合两无缘》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秋中暑退赠乐天》 《华清词·日出骊山东

《松滋渡望峡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