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后记》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袁枚文言文:随园后记更新时间:2020-10-14
《随园后记》是清代作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借修园而任意发挥,表现了自己不受官场羁绊,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借此表示他决心定居随园,远离官场再不出仕的态度。
袁枚买下随园后,接连写下了有关随园的六篇散文,各有侧重地记述随园的情事。此文是随园六记的第二篇,描写作者出仕离开随园不到一年,随园就显出败落景象,于是他重加修整,规划设计都出之于已意,因而从中感到极大的乐趣。
我在随园住了三年,接受朝廷的任命去映西做官,未满一年,就解印归来。园中原先栽种的花卉都已枯萎,屋上瓦片倾斜欲坠,梁上泥灰脱落,不得不重新整修番。于是我带着工匠除去荒地上的杂草,察看地脉,增设些明丽的楼观亭台。修了一年多,花费了千两银子,仍没有完工。
有客人说:“如果用你花费的钱,换一个住宅,什么华丽的房子得不到?为什么要迁就于收拾这些荒芜残败的地方?”
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如果不是亲手得到的就不会喜欢;味道虽美,不亲自品尝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您没有看见高阳的池塘馆阁、兰亭、金谷园一类名胜吗?苍凉的古迹,凭吊它感到悲哀,不过总觉得和自己的精神有些隔,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地方与我没有关系。权贵富豪人家也未尝不召工匠建造池塘园林,求巧匠完成工程,花尽多少气力。等到落成,主人不过是睁着两眼接受人家的庆贺,问哪棵树是什么名都不知道,为什么?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出过力。只有文人的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来自好学深思之后,想到好主意就照样建造,不如意就改过来。他们栽种花木就像养育百姓,铲锄杂草就像剪除奸恶,创建规划就像开府建,开池塘、造假山就像重新划分疆域。胸中有蓝图,处处合天理。因为想节省费用,所以没有瞎干的事;一人作主,所以有一定的规划。等到大功告成,不仅对自己合宜,感到心中快慰,而且建造时衡量材料的质量高低,设计的好坏,都可以从中得到验证了。现今园子虽然还未造好,钱财虽然花了许多,即便有的地方有缺陷需要改善,有的地方有损坏需要修复,却并没有迫切的期限规定,哪里像我过去穿着官服弯腰曲膝迎送,里长乡老在面前吵闹不休呢?锄去恶草,剪去弯曲的树枝,顺着心意去做,并没有管东限制我的人,哪里像我过去奉迎于上司,听命于大官呢?五代时褥檀利在宣德堂宴会,叹息着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归隐的决心已定,自己建造自己居住,也许前景不可估量呢!”
于是作歌发誓言道:“前年离别随园,人劳苦园荒芜。今年又来随园,花茂密人康健。我不想离开随园,是做官使我离开。从今决心改过,永远铭记不忘。
乾隆十八年七月记。

诗人袁枚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 查看详情>>

诗人袁枚作品: 《宿虹桥倪姓家其西席张孝廉请见色甚倨见余意不属乃夸其先人元彪公最知名曾与袁子才商宝意两先生交好余问君曾见袁某乎曰袁在年将大耋安可见耶余告以某在斯乃愕然下拜》 《余春秋·半日为人父》 《六答·随园已筑受降城》 《不寐·梦不分明醉不醒》 《左臂痛·两臂如双桨》 《投郑板桥明府》 《琴溪相传是琴高骑鲤处》 《陶京山·仙家夫妇有刘纲》 《山行·山行不厌草萋萋》 《重到沭阳图记

《随园后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