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秀才壁》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陈造古诗:题赵秀才壁更新时间:2017-11-24
注释
①赵秀才: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②日日:每天。危亭:高亭
③几层:一层又一层。拥:簇拥着。
④连朝:接连几天一。策马:鞭打着马。
白话译文
每天我都在高亭上,倚着曲折的栏干。看见重重迭迭山峦,簇拥青翠的云烟。
一连几个清晨,我冲向云烟探求究竟。原来座座峰峦,都是亭子里看过的山!
前两句写远景。天天立在亭子里凭栏看山.已暗示远山实在太美,百看不厌。“几层苍翠拥烟鬟”,实写远望中的山景:那苍翠的群山,望了一层,又望一层,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远,山峰被飘渺的云烟笼罩,好像美人头上的髻鬟。
写远望群山的诗比较常见,因而前两句虽然写得好,但并不新颖。读完前两句,总以为作者要继续描写远望中的山景,或者发表议论了:却出人意料,用后两句写出门游山,写游山,当然要写身历其境的感受。为读者展示若干迷人的自然景观。一般的游山诗,也都是这么写的。然而陈造却以“尽是亭中望处山”收尾,没有作任何具体描绘,却为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闸门。“亭中望”唤回首甸,“日日”在“亭中”凭栏望,越望越感到山景变幻无穷,引起了入山探胜的念头。“尽是亭中望处山”又唤回第二句,亭中望山的远景是“几层苍翠拥烟鬟”,亲入深山,移步换形的近景必然更引人入胜。从望山到遍游“望处山”。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用第三句“连朝策马冲云去”表现的。“连朝”,等于“接连好几天”。“策马”,就是用鞭子打马,让它快跑。“冲云去”,与第二句“烟鬟”相应。表明正在冲云破雾,穷幽揽胜。“策马冲云”游了好多天,游“尽”了“亭中望处山”。则“望处山”就不仅是远望中所见的“几层苍翠”.而是千峰竞秀,万壑争奇,愈游愈美,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2] 
这首诗可说是语浅意新,情深景美。第一句人手极自然,每天都在高高的亭子凭着曲折的栏干,“日日”是久而不厌,“危亭”是高处立脚,不明说眺望而逗出了下句。“几层苍翠拥烟鬟”,真是一幅气韵生动的重峦拥翠图。“几层”是山水画构图里的深远法,山后有山,山上有山,一层深进一层,叠见重出,望不穿,猜不透。更加上“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座座峰峦时常被缥渺的云烟簇拥着,仿佛是美人的髻鬟,云烟又不时地流动着,变幻着,更使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仅这两句,山之可爱和人爱此山之情,已跃然纸上,似乎无可再说的了。这两句固然好,但还不能有力地打动人心,因为前人诗中,已多有此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四句真正显出了宋代诗人的手段。如此好山,他并不以日日凭栏眺望为满足,硬是要脚踏实地,深入进去,寻幽探胜,穷尽此山美妙难测的奥秘。“连朝策马冲云去”,一朝不能穷尽而至于连朝,则山中境界的幽远,处处令人流连可知;“策马冲云”,见得兴致勃勃,心情轻快。这连朝冲云而去的山,却又并非他处,依然是天天在亭子山看熟了的山呵。先起济胜之情,复有济胜之具,更增济胜之情,由虚而实,又由实返虚,似说尽而实未说尽,似刻露而意趣横生,益见山景之美不可尽,爱山之情不能已。

诗人陈造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江苏高邮人。人称淮南夫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年二十始知锐意,为儒废寝与食,直院崔大雅奇其才,年四十三登进士,官迪功郎,以词赋闻名艺苑;继而任繁昌县令;三年满转升平江(今苏州),撰《..... 查看详情>>

诗人陈造作品: 《次韵陆子高·一从别君来》 《题因老松江烟雨图》 《次韵什邡马主簿》 《梁广文归自襄阳作古乐章迎之》 《游山阳·会看亭下水涵空》 《有叹·应事如应敌》 《隐静简堂老赠藤杖》 《房陵·杯酒清浓肉更肥》 《题刘明府所藏秋江欲雨图》 《高祖·坐馘关东扛鼎雄

古诗《题赵秀才壁》的名句翻译赏析

《题赵秀才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