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来使》创作背景

朝代:魏晋诗人:陶渊明古诗:问来使更新时间:2020-11-10
《问来使》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此诗通过问故乡来人来表达作者思念和关切家乡的真挚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雕饰。
此诗当作于陶渊明早年时期,约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秋作于会稽。诗中提及的天目,实为东天目山,距会稽不远,而早年的陶渊明,曾在此地任镇军王蕴的参军,与天目山的天师道(五斗米道)修道者,或有时相往来。另有人认为此诗为伪作,如宋代汤东涧就说:“此盖晚唐人因太白《感秋》诗而伪作之。”
注释
⑴尔:你。
⑵天目:天目山,在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分东西两支:东天目山、西天目山。《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天目。”
⑶蔷薇: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⑷秋兰:即兰花。因兰花多在秋天开花,故名。馥(fù):气味芬芳。
白话译文
你从山中来,早晚能感受到天目山的变化。我屋子的南窗下面,现在生了几丛菊花?蔷薇的叶子已经凋零,秋兰的气息应当很香了吧。你归去天目山中的时候,山中的菊花酒也应该酿好了。

诗人陶渊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查看详情>>

诗人陶渊明作品: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拟古·东方有一士》 《和刘柴桑》 《形影神并序·形赠影》 《读山海经·粲粲三珠树》 《影答形》 《拟挽歌辞·在昔无酒饮》 《饮酒·有客常同止》 《杂诗·袅袅松摽崖》 《饮酒·畴昔苦长饥

古诗《问来使》的名句翻译赏析

《问来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