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败走》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吴佩孚败走更新时间:2019-01-16
《吴佩孚败走》是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热情歌颂了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军;深刻揭露了军阀吴佩孚狼狈败走的窘相,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讽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共合作,决定开展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内容的中国大革命运动。1925年,以上海五卅运动为发端,掀起大革命运动高潮。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军此时正在统一广东,准备进行北伐。1924年,谢觉哉加入国共合作的国民党,1925年又参加了共产党。1926年初,他出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主编省党部机关报《湖南》,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大造舆论,特别是发表了《对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反对英帝国主义、讨伐军阀吴佩孚、驱逐湖南军阀赵恒惕,拥护国民革命军北伐等十三项主张。
当年2月,谢觉哉作为湖南人民示威游行的请愿代表到省署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表达了全省人民一致反英、讨吴、驱赵、迎北伐的坚强决心。此后,又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做了大量的宣传舆论工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8月全湘光复。当年7月,谢觉哉以秘密中共党员身份,出任湖南省党部创办的《湖南民报》主笔。8月,他当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监察委员、省党部常委兼工人部长;当时他还是湖南省农民协会常委,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秘书长。《吴佩孚败走》一诗就表达了谢觉哉当时的政治态度,热情歌颂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军,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深刻揭露军阀吴佩孚狼狈败走的窘相,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讽刺。这首诗在《湖南民报》发表后,读者颇为赞扬,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①吴佩孚:(1874年一1939年),直系军阀首领。山东蓬莱人。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团长,曾参与镇压护国军、护法军,并升任师长。1918年,反对段祺瑞,主张“南北议和”。五四运动中以“爱国军人”出现,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20年后,他联合奉系反对皖系军阀,共同控制北京政府。1923年,镇压工人运动,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受到湖南军阀赵恒惕的庇护。在湖南岳阳庆祝他的52岁大寿,赵恒惕赠呈一联为:“生平忧乐关天下,此日神仙醉岳阳。”1926年,直系军阀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在武汉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但他不愿归附孙传芳,更与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对立。在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吴主力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地被击溃。1927年吴依附四川军阀杨森。1932年赋闲北平。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拒绝出任北平维持会长。1939年死去。
②白日青天: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华民国的国旗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图案。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以国旗为军旗。为了调绝句的平仄,作者将“青天白日”,改为“白日青天”。这里以“青天白日”旗指代国民革命军。
③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洛河两岸,水陆交通方便,为“九朝古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吴佩孚曾长期率部在此练兵习武,称雄中原。洛阳亲友如相问: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谢觉哉此诗系步王昌龄诗原韵。

诗人谢觉哉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吴佩孚败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