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禹域多飞将》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诗人:鲁迅古诗:无题·禹域多飞将更新时间:2017-06-29
注释
禹城:相传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九州,后来就有人称中国为禹城。飞将:这里是指国民党和日军的空军。
蜗庐:像蜗牛一样的房屋。指极简陋的住处。逸民:古时的隐士,这里是指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人民。
潭:深水,潭底影指诗人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玄酒:上古时一种黑色的饮料。颂皇仁:歌颂皇帝的仁德。
白话译文
中国多的是“飞将军”,而破草棚中只剩下死里逃生的穷百姓。
到晚间招来水潭里自身的影子作伴,拿清水祭颂皇上的仁德。
这是一首具有幽默与冷嘲特色的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妙地将幽默与冷嘲相结合,嬉笑与怒骂为一体。在幽默与嬉笑中,蕴含着谴责,在冷嘲与怒骂中,深藏着犀利的攻击。既无情地揭露与控诉了日本和国民党消极抗日派虐杀人民的罪行,又对遭蹂躏与残害的人民群众,寄予真挚的关怀与深切的同情。
这首诗诗句虽简短,却意境高远,构思精巧,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诗的前三句铺垫蓄势,结句则升腾“显志”。一、二两句写实,勾勒出“禹域”被蹂躏。“逸民”被杀戮的凄寒惨象。这两句,既进行鲜明对比,又构成因果关系。“禹域”上空的“飞将”,与地上“蜗庐”中的“逸民”,对比强烈而鲜明。前句为因,后句为果。“飞将”愈“多”,则“禹域”愈险,“逸民”愈惨。一个“多”字,极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消极抗日派轰炸之盛,一个“剩”字,状写了他们对人民戕害之惨。一“多”一“剩”,既是对敌暴行的揭露与控诉,也是对人民苦难的关心与同情。第三句在前二句写实的基础上,为结句蓄势而过渡;一个“邀”字,形象又逼真地状写了“逸民”死里逃生的孤独与凄寒的心境。结句则在前三句铺垫蓄势的基础上,诗意陡然升腾飞跃,如“银瓶乍破”,洪涛决堤。在此,作者将久积于心的满腔怒气,借“玄酒颂皇仁”的反语,倾泻出来。一个“颂”字,意味深长,既含有辛辣的讽刺,又隐藏着控诉,将他们的“王道”、“仁政”,揭露无余。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两点:一是含蓄的讽刺,也就是冷嘲,从字面上往往不易看出来,而实则含有对国民党政权的深刻抨击和辛辣讽刺;二是貌似夸张(对飞机轰炸情况的形容),实际上是对当时现实的高度概括,高度集中。

诗人鲁迅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查看详情>>

诗人鲁迅作品: 《无题·皓齿吴娃唱柳枝》 《秋夜有感·绮罗幕后送飞光》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学生和玉佛·寂寞空城在》 《赠人·明眸越女罢晨妆》 《别诸弟庚子二月》 《莲蓬人》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古诗《无题·禹域多飞将》的名句翻译赏析

《无题·禹域多飞将》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