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岑参古诗: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更新时间:2020-03-01
注释
武威:即今甘肃武威。刘单判官:据《唐才子传·丘为传》:“天宝初,刘单榜进士。”《旧唐书·高仙芝传》中记高仙芝做安西行营节度使时,刘单曾做他帐下幕僚。判官,唐节度、观察、防御诸使,都有判官,是地方长官的僚属,佐理政事。行营:军队出征作战临时驻扎地。高开府:指高仙芝。《旧唐书·高仙芝传》记高仙芝,因边功“九载入朝,拜开府仪同三司”。开府,开府仪同三司简称,官阶一品,仪制同三公。
热海:《新唐书·西域传》:“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东曰热海,地寒不冻。”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亘:横亘。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北部。赫:照红。金方:西方。五行方位配置,西方属金。
白草:又称芨芨草,为西域所产牧草,生沙土荒漠中,茎坚韧高大,熟时呈白色。磨:接近,指草原一望无际,至于天边交际处。
胡沙:胡地沙漠。奔茫茫:此处指沙漠绵延向前,白茫茫似无尽头。
夫子:对刘单的尊称。戎幕:幕府。
利如霜:剑锋利锐,且洁净清白。
中岁:中年。兵符:兵书。《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
守文章:指安于笔墨诗书生活。
立身:树立己身。《古诗十九首》:“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为出仕,藏为退隐。
越乡:远离家乡。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四月。边候:边地气候。
胡国:胡地,指边塞。
超夕阳:更在夕阳之西。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军装:整装待发的军队。
错落:纷披交错。黄金光:指铠甲兵器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光芒。
扬旗:飘扬的战旗。昆仑:昆仑山。此处与下之蒲昌,战场位置皆不必作实。
蒲昌:即今新疆罗布泊。
太白:太白金星,一名启明星。传说太白星主杀伐。《汉书·天文志》:“太白,兵象也。······出则兵出,入则兵入,象太白吉,反之凶。”太白引官军,是为吉象。
天威:指皇帝的威严,天朝的威严。大荒:极其荒远之地。
云似蛇:《初学记》卷一《兵书类》:“有云如丹蛇随星后,大战杀将。”此为古代天文占象术。
戎夷:犬戎、夷狄,对西边少数民族的蔑称。
浑:全。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北通康居,西南临大月氏,以盛产马著名。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汉武帝时曾俘其王。
交河城: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塞驿:边塞官驿。
边烽:边塞烽火台,用以报警的土堡哨所。
赤亭:即赤亭守捉。《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飘风:旋风。
鼓怒:暴怒,指狂风大作之状。
天萧条:指天高远肃明。
髑髅(dúlóu):死人骨,此指战场尸体狼藉,横尸遍野。
月苍苍:月色灰白惨淡之状。
羽觞(shāng):两侧有耳似翼的酒器。
红泪:红烛之泪。
君:指刘单。青冥:天。
短翮(hé):短的羽翅。岑参喻比自己才能短疏。
苍然:苍茫渺远的样子。西郊:武威城西。
慨慷: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白话译文
热海横贯铁门边防,火山巍巍挺立西方,
无边白草远接天边,漫浸黄沙迷迷茫茫。
为友如今身在幕府,才如锋刃锐利如霜。
中年以来投笔从戎,不再终日攻读文章。
功名业绩及时取得,立身行事合宜得当。
身为男儿心怀忠义,驰驱万里远别家乡。
遥遥边塞夏日来迟,西北异乡草木初长。
策马奔驰赛如飞乌,奔向天边越过夕阳。
安西部护牢兵出师,五月初夏刚发军装,
出征战士数以万计,盔甲刀枪闪闪发光!
军旗飘飘持过昆仑,战鼓声声震动蒲昌,
太白金星引导大军,天子神威光照大荒。
西望敌军云气如蛇,想那须改必将败亡,
官军追捕大宛良马,神兵俘虏楼兰国王!
想我昔日曾去交河,景象凄凉令人断肠,
塞上释站远如果点,迫地烽烟送逞相望。
赤亭要塞暴风阵阵,如狂如恕势不可当,
路上常常断绝行人,风卷沙石到处飞扬。
夜空寂寂天色萧条,风如鬼叫响在道旁,
可怜地上枯骨满目,此处原是昔日战场。
置酒高堂送君远行,边城夜空月色迷茫;
军中宰牛犒劳军士,堂上排宴酒影杯光。
金制烛盘插上红蜡,上上下下摆满大堂,
歌声娇娇飘出窗外,美女翩翩舞动新妆。
切望为发展翅青天,惜我翅短难以高翔。
城西郊外握手送别,感触万千心事茫茫!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https://www.gushilai.com/gushi/wuweisongliudanpanguanfuanxixing17.html
诗大体分为四层。诗的开头四句写安西一带自然风光。遥遥“热海”,巍巍“火山”,无边“白草”,茫茫“胡沙”,构成无比辽阔壮美的边塞图景。四句全用对句,语势整齐劲健,节奏铿锵有力,不仅用这特殊环境烘托了刘单判官及出征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且以其雄健的气势笼罩全篇。在这样一幅背景下,推出了刘单判官这一人物对他进行热情赞扬。赞扬他在幕府中表现出的杰出才能,从戎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精神。以上是第一层,照应题目“赴安西”,赞扬刘单判官。
以下第二层照应题目“呈高开府”盛赞高仙芝率军出师的声威并预言其必获全胜。“孟夏”四句所勾划的环境,既是刘单即将赴边的环境,也是高仙芝出师的环境。其中“马疾”和“天穷”三句写赴边的紧张与遥远,渲染出师的气氛。这四句用景物描写杯叙述中铺垫一下;“都护”以下几句写高仙芝出征情景,以夸张的浪漫的笔法写出师时威武雄壮的气势,其中所用“二百万”、“黄金光”、“扬旗”、“伐鼓”、“拂”、“震”等等词语,都加强着这种气势,这对部队统帅高仙芝自然也是一种委婉的赞扬。“西望”四句设想胜利场面,预言此次出师必获大捷,充满昂扬豪迈的激情。
“曾到交河郡”以下十二句为第三层,追忆自己边庭所见。先用“断人肠”来总括边庭印象,然后逐层分述:“塞驿”两句写亭堠相望,干戈未息;“赤亭”四句通过“风”这一事物写塞外苦寒;“夜静”四句写古战场凄凉萧条。由于诗人对边地生活有切身体验,以上描写均十分真切,其中流露着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客观上反映出频繁的征战给人民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这便是刘单即将奔赴的环境,也是高仙芝辗转征战的环境,这种环境暗示着边塞生活的艰辛。
诗的最后一层写送别。先写宴会场面,气氛的热烈和欢快映出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们的激动和乐观。最后扣应题目“送”字写慷慨握别,仰慕之情中包含着深深的慰勉。
这篇作品凡五十句,是一篇规模较大的五言古诗,它多方面地展示了边塞征战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豪迈慷慨的情调。在结构上,这篇作品于叙述中时以景物描写来作渲染铺垫,使全诗既气势流贯,又舒缓有致,内容丰富而写来从容不迫。在语言上,这篇作品与高适《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呈河西陇右幕下诸公》《送浑将军出塞》等边塞诗一样,虽为古诗而时用偶句,如“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扬旗拂昆仑,伐鼓展蒲昌”,“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等等,这些偶句,音节铿锵,如坚实的骨架,支撑于诗篇之中,使全诗如流水,既气势流荡,又跳跃奔放。

诗人岑参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查看详情>>

诗人岑参作品: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 《寄左省杜拾遗》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 《赠西岳山人李冈》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送蜀郡李掾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