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帘在望》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曹雪芹古诗:杏帘在望更新时间:2020-03-06
《杏帘在望》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是小说人物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上句以“杏帘”开头,下句用“在望”开头,巧妙地将题目包含在内,描绘出了山庄的远景。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不用动词,全用名词,将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家图。颈联则改用正常的语序,读来流利上口。尾联尤其能够体现出黛玉的聪明才智。这首诗引用典故,笔法细腻,全诗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山野气象。
《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封建版逆者林黛玉借这首诗,表达了她憎恶黑暗、卑视庸俗的内心世界。
注释
“杏帘”:从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一诗中“红杏梢头挂酒旗”来。
“杏帘”二句:这一联分题目为两句,浑成一气,以下六句即从“客”的所见所感来写。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
“菱(líng)荇(xìng)”二句:种着菱荇的湖面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此二句没有语法上通常构成谓语所需要的动词或形容词,全用名词组合,是“鸡声茅店月”句法。鹅儿成群戏水、燕子衔泥穿树等等,不须费辞,已在想像之中。
“一畦”二句:畦,田园中划分成块的种植地。书中说元春看了诗后“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但“稻香村”之名,本前宝玉所拟,当时曾遭贾政“一声断喝”斥之为“胡说”;现在一经贵妃娘娘说好,“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绿,程高本作“熟”。
“盛世”二句:大观园中虽有点缀景色的田庄,而本无耕织之事。所以诗歌顺水推舟说,有田庄而无人耕织不必奇怪,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吗?既然没有饿肚皮的人,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白话译文
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
菱叶荇菜间嬉戏着天真的鹅儿,桑林榆树里穿梭着垒巢的飞燕。
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
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

诗人曹雪芹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查看详情>>

诗人曹雪芹作品: 《自题一绝》 《仙宫房内对联》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孽海情天对联》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红楼梦诗词·第九十八回》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 《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 《红楼梦·收尾·飞鸟各投林》 《五美吟·明妃

《杏帘在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