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正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郤正传更新时间:2018-11-01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祖父郤俭,汉灵帝末年任益州刺史,被盗贼杀害。时逢天下大乱,故此谷阝正父亲谷阝揖便留居蜀地。谷阝揖为将军孟达的营都督,随孟达投降魏国,作中书令史。郤正原名郤纂。他年少时即父死母嫁,茕茕孑立,但安贫好学,博览坟、典古籍。
郤正二十岁就写出很好的文章,入宫作秘书吏,转调为令史,升为秘书郎,直到秘书令。郤正秉性淡薄名利,而尤其酷爱文章,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之辈的文、赋,到当代的优秀书、论,举凡益州藏有的,他都百般搜求,大都过目诵读。他在宫中任职,与宦官黄皓相邻而处,长达三十年之久。黄皓从卑微到显贵,操弄威权,谷阝正既不被黄皓喜欢,也未引起他的憎恨,所以谷阝正的官位虽未超过六百石,但也没有遭遇过什么祸患。郤正学习先辈儒者,借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胸臆,其文名为《释讥》,是继崔马因《达旨》后的又一篇此类文章。其辞道:“有人规劝我说:‘从前代的记载得知,事业与时机相联系,名位与功绩不可分,然而名位与事业,是前哲首要的事情。所以创制国家的制度规则,不乘一定的时机是办不成的;要想声名流传后世,没有功劳是做不到的。名位须有功劳才显赫,事业要待时机才成功,身死而名随之而亡,这是君子引以为耻的事。所以通达知命者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钻研它深奥而微妙的道理,观察自然的变化,分析社会的兴衰。辩才之人游说四方,智慧之人寻机应变,智谋者谋策划略,武士则奋武扬威,风云际会,千变万化,度势审时,求为世用,小事忍让而大事显能,公而忘私,虽有小曲而求大直,最终成就辉煌的事业。如今天下三国鼎立,阳刚正气未伸,四海之人,遭受祸难,感叹道义之沦落,怜悯百姓之颠沛,这正是圣贤拯救百姓、志士建树功业的时候。
你以高超的才干,美好的品行,广见博闻,留意道术,无远而不达,无幽而不显,挺身取命,掌管机密,出入宫廷,为国家之喉舌,朝中为官历经九考而职位不移,有进无退,探究古今真伪,考察时政得失。虽说你也能不时献一策、偶尔进一言,尽自己的职责,安慰自己所得的俸禄,但未能竭尽忠心,披肝沥胆,进献忠直,拯救百姓,使我辈草鄙之人也能仰知您的大名。何不放慢车速,掉头转轨,使您的车马轻松晏然,任意而行。纵马往前,须审定水之深浅而决定渡河的办法;寻上光明大道前进,播下秋兰以芳香人间,掖助我辈以展拓宏图,这也是一种盛事啊!’“我听后叹息说:‘呜呼,竟有如此说法!人心不同,就和人的面貌一样,你虽然容颜光彩,漂亮艳丽,但管窥蠡测,保守成见,不可与你讨论辽阔大地的界线,说明万事万物的要义。’“有人仰面扬眉贸然地说:‘此话怎讲,此话怎讲?’“我回答说:‘虞舜警惕当面赞同自己的人,孔子厌恶用心取悦自己的人,他们所言,很合我心意,我现就你提出的问题试以阐释。在远古鸿荒时代,民智未开,人类社会刚刚起始,三皇接受上天所赐,五帝验应祥瑞之兆,及至夏、商时期,遵循前人的典章制度。姬周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嬴政惨虐,兼并天下,于是风起云腾,奸诈满世,邪恶横行,巧诈萌发。有人伪装掩盖对敌人的仇恨,有人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名利,有人玩弄阴谋以要挟主上,有人以奇技淫巧来抬高自己,背弃正义而崇尚邪恶,抛离正直而亲近谗佞,为人无永恒忠心,处世不坚持节义,所以商鞅所立法规无用而邪恶并作;李斯所定法治失效而奸诈四起;吕不韦势力显赫招来灭族;韩非子理论受用而自身受刑。这都是什么缘故呢?利益使人心动,荣宠使人企羡,耀眼夺目的龙形图纹,雍容华丽的车马服饰,侥幸苟得,就高兴得辗转反侧,淫邪荒迷,恣意妄为,然而车未动铃未响而身死辕下,院未进房未住即梁柱倾覆。
上天收其灵魂,大地夺其福寿,人来吊丧,鬼砍其首。刚刚上到高冈,终而葬身深谷,早晨尚容光焕发,傍晚即枯死成鬼。所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惧债孽,超脱尘世,隐居安贫,有如泥路上拖着尾巴的乌龟,也不要浊世的好名声。如此之人难道是轻视君主忽视百姓,而不理时务吗?《易经》载有对人们行动的预测警诫,《诗经》记着对处世平和恭谨的赞扬咏叹,这都是上天的指令而客观规律使之然也。“‘自从我大汉王朝应天时顺民意,政治昌隆,有如阳春的光明,俯察地理,仰视天文,传播皇家恩泽以哺育百姓,推行德治教化使风俗正淳,君臣有秩,各守其职。皇上有从谏如流的宽阔胸怀,臣下有救匡扶正的尽职之心,官吏无虚华不实的荣宠,百姓有自己某一种好的品行,勤勉道德修养,崇尚处世忠义。然而世事发展有高潮也有低潮,万物生长有兴盛也有衰败,有声响亦有静寂,有光明即有黑暗。繁盛的春天为萧杀的秋天所接替,阴寒的冬季又被春天所抑却,太阳消逝而月亮升起,月光暗失而阳光启明。冲帝、质帝短寿夭折,桓帝、灵帝朝纲坠败,于是英雄云集,豪杰四起。户户有不同议论,人人怀不同谋计,所以合纵连横的说客陡然披露胸襟,奸猾狡诈的人物暂时鼓唇弄舌。“‘如今天纲已废,德政在西土建立,光大祖先宏伟的威仪,赐予官吏爵位,推行五教以移风易俗,修养九德来拯救百姓,四时有序恭敬地祭祀宗庙,尽心辅佐使政治实现王道。虽说割据的天下尚未统一,冒牌的君主没有分辨出来,但圣人早有训诫,均平合理则天下无贫,故此朝廷上君臣协调洽好,则会得到社会上黎民百姓的欢欣拥戴,动则依据法度,静则循规蹈矩。英俊壮美,这是伟人之气度;有过必改,这是颜回的德行;政事有条不紊,冉有、子路曾这样治理国家;鹰扬鸷腾,伊尹、吕尚曾如此创建事业。总集群贤智谋,听取薛公三计,运用张良、陈平的秘计,努力地为国事操劳,援引贤能人才都来不及,哪得闲暇去修整杂乱污秽地方的枯竹!“‘我没有什么才干,在朝中二十多年,献身皇朝,全靠自己的忠心。
喜好大海的宽深,赞叹嵩山的高峻,听说孔子赞扬子夏,感受到乡校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象平仲善于调和鼎镬,增加美味而去掉不好气味,所以我冒昧昏庸的话语,时时也有被采纳的成分,就像人们在市闾中可以考察政治的得失,田野游戏的儿童的吟唱,或许也能增加国家的福祥,尽力规谏。如果有所采纳,是自己的昏。。符合圣上高明,进而应得灵验,如果自己的意见未被接受,这是自己的义务,退而守着自己的愚见而已。进退听任天数,不矫饰不欺上,顺性而为乐天知命,有什么悔恨之处呢?这就是我为什么入朝几十年而没有黜出的原因,有权位却如没有权位。狷狭的屈原认为唯我独醒,以醉态混世的渔父却在世上随波逐流,柳下惠自甘屈辱的打算是多么腐臭,伯夷、叔齐高傲的怨恨是多么狭隘。谏言被接受不以为有所得,建议未合意不以为有所失,有所得不立即停歇,有所失毫不悲伤,不以自己的喜好厌恶而轩轾前后高低,不沽名钓誉以获取利禄,不推脱过失而担心受黜。有何责备需要解释?有何赏赐值得可惜?又有何方之排何直之入?二十七年居朝未移,诚然有我自己坚守的道理。“‘如今朝中人才堆积如山,英杰成群,如同小鱼潜游于大海,小鸟飞落在邓林,飞鸟离去不显得少,游鱼来了也显不出多。况且太阳在唐虞时代有所幽暗,月亮在殷商时期有过应验,禹在阳盱求助于上天而洪水平息,成汤在桑林向上天祈祷而甘霖滋润。行、止有一定的规律,开、闭有一定的时间。我的先师留下训诫,要不怨不尤,听任天命,我还有什么可说?话说完了路走到了,我得返归初衷,整理前人的三坟五典,寻绎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精微的语言来传衍大道,以先人为楷模而守定规则。赞赏叔矻的优游自得,羡慕疏广的功遂身隐,收住仕途的脚步返归田园,泛舟江湖以安度白发晚年,身处蜗室有自乐,远离尘世可避祸。只是我心尚未安稳,担心晚年道途泥泞,故仍要激励自己发愤,坦露心胸请受爵命。古代九方堙善识马的内在精华,秦牙善察马的外表体形;薛烛善鉴宝剑而扬名,瓠梁善于高歌而斐声。
齐国食客学鸡鸣救护田文,楚国食客凭偷技保卫楚境;雍门周鼓琴以阐释真理,韩哀善驾御而天下驰名;卢敖翱翔于玄阙,若士飞身而入云。我确实不具备这些人的特技,故此仅以默然静守而求得无祸安宁。’”
景耀六年(263),后主刘禅采纳谯周的计策,派使者向邓艾请降,降书即为谷阝正所写。次年正月,钟会在成都反叛,后主东迁洛阳,当时十分混乱仓猝,原蜀国大臣没人跟随保护后主,只有谷阝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舍下自己的妻儿老小只身随后主前往。后主靠谷阝正的开导指教而事事合宜得体,没有引起什么缺失,于是感慨长叹,悔恨对谷阝正的了解太晚了。当时人们对此十分嘉赞。郤正被赐爵关内侯。泰始年间,谷阝正被任命为安阳县县令,升为巴西太守。泰始八年(272),皇帝下诏说:“谷阝正过去在成都,困苦颠簸之中能坚守节义,不背忠心,升官重用后,又能尽心政事,颇有政绩,故任命他为巴西太守。”咸宁四年(278),谷阝正辞世,留有著述计诗歌、论赞、辞赋等,共一百余篇。
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人。他年青时作过郡吏,益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当时别驾张松建议,应该邀迎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勇声名,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稳,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尽可守紧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刘璋不听他的劝告,最终还是派人迎请刘备,并将黄权外派作广汉县县长。及至刘备袭取益州,将帅们分别占领蜀地各郡县,各郡县望风归附,黄权紧闭城门,直至看到刘璋投降,才前往向刘备降附。
刘备让黄权代理偏将军。待曹操击破张鲁,张鲁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国的大腿与臂膀。”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去迎接张鲁。其时张鲁已退回南郑,北往投降曹操,然而刘备最终还是打败了杜..、朴胡,斩杀夏侯渊,占据汉中,这都出自黄权的原来计谋。刘备为汉中王后,仍兼任益州牧,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及至刘备登基称帝,准备征讨东吴,黄权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乞请您让我为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
后来吴国将军陆议(即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魏国。蜀国有关衙门依军法行事,向刘备报告说已将黄权妻子儿女收捕。刘备说:“是孤有负黄权,而黄权并未负孤啊!”对待他的家小仍同过去一样。魏文帝曹丕对黄权说:“您背弃叛逆效命顺从天意的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的作法吧。”黄权回答说:“为臣受过刘蜀主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东吴,又无路返回蜀地,故此前来归顺。况且败军之将,免去一死就是幸运,还有什么羡慕古人之处!”曹丕颇为赞赏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官侍中,并恩待他陪同乘坐同一辆车。蜀国投降的人有的说黄权的家小被杀,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故未马上发丧。后来审得确切消息,果然如黄权所言。
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观察到黄权很有器量,想试着惊惧他一下,于是派遣身边的人诏知黄权,黄权未进宫廷之前,来催促他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使者坐骑奔驰不绝道路,黄权的部下莫不胆战心惊,而黄权却举止谈笑脸色自若。后来黄权兼任益州刺史,又调任河南。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黄权,问黄权说:“蜀中人物像您这样的有几人?”黄权笑着回答说:“没想到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信说:“黄公衡,豪爽之士,无论何时谈起您,总是赞叹,不改初言。”景初三年(239),即蜀延熙二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第二年黄权即去世,谥号为“景侯”。其子黄邕继承侯位,黄邕无子,故其爵绝嗣。黄权留在蜀国的儿子黄崇,为蜀国尚书郎,跟随卫将军诸葛瞻抗御邓艾。出兵至涪县,诸葛瞻盘桓不前,黄崇多次劝说诸葛瞻应当迅速前行守住险要之地,不让敌军得以进入平川之地。诸葛瞻犹豫不定而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黄崇为此进谏以至流涕痛哭。等到邓艾长驱直入,诸葛瞻退至绵竹作战时,黄崇统帅军队激励将士,与敌决一死战,在阵前被敌军所杀。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郤正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