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皇亭晚泊》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徐再思古诗:阳春曲·皇亭晚泊更新时间:2021-02-16
此曲写曲家凉亭晚泊所见的景致,笔墨疏淡,清新自然。第一句表现了涧水的千姿百态的灵动之镁,这都是日暮时分所见的景象。作者以虚实相间的笔墨,勾画了涧水的远近交错、深浅不一的景观,虽淡淡几笔,却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诗意,绕梁不绝。第二句描写了远望云绕青山,风卷云殊的景象:云彩忽隐忽现,袅袅娜娜,缠缠绵绵,衬托了山的朦胧雾化。后两句描写了湖面和湖边的近景,秋风给人一种苍凉广漠又恬澹宁和的感觉。随着作者的视线,把自然之美过渡到有近景的生活之美。日落黄昏后雾意渐浓,朦胧中的婆娑树影和星星点点的茅舍组成一幅静美、澄旷的风景水墨画,其气韵生动清淡,简远自然。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通过“深”与“浅”、“东”与“西”、“去”与“来”、“远”与“近”这四组反义词,勾连起山水相依、相连的广阔画图。江面上秋风乍起,把远行的船送至钓鱼滩,这里应该就是“晚泊”的具体地点。上文的“水”与“山”是宏大景物的描写,而江岸上的“烟树晚,茅舍两三间”,则是近距离水畔人家生活的特写。三两茅舍,几行烟树,生活其间的人,每日捕鱼、务农,自给自足,不必仰人鼻息,是那样地宁静适意。这样写景,使得画面的景物错落有致,层次井然,生动传示出作者忘却旅途劳顿、陶醉于恬静山水美景中的怡然自得之情。
《秋晚书怀》是南宋诗人高士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借景书怀,将自己的风烛残年与晚秋的松菊、孤鸟,江流、断槎诸事物联系在一起,更显得愁思深沉悲切。同其《秋兴》、《不眠》诸诗对读,无不贯穿着一股悲凉之气,令人不忍卒读。

诗人徐再思资料

鉴赏作者徐再思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 查看详情>>

诗人徐再思作品: 《梧叶儿·芳草思南浦》 《水仙子·玉纤流恨出冰丝》 《水仙子·夜雨》 《喜春来·春云巧似山翁帽》 《梧叶儿·鸦鬓春云亸》 《梧叶儿·鸦鬓春云亸》 《清平乐·题碧梧苍石图》 《清平乐·西风吹断》 《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 《蟾宫曲·春情

《阳春曲·皇亭晚泊》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