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杂诗》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郑燮古诗:燕京杂诗更新时间:2020-10-13
这组诗作于1725年(雍正三年),为郑板桥出游北京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仕途的鄙弃、对家乡的思念,也抒写了对闲居情趣的向往。这段时间,郑板桥每天放言高论,评议人物,无所顾忌,因此有狂名。很快,郑板桥的狂傲引起了那些利禄之徒和庸俗之辈的攻击。京师的“强劲风沙”对郑板桥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将其雄心和热情吹得隐隐作痛。初出茅庐便遭受挫折,遂使郑板桥心生厌倦。《燕京杂诗》便表露了这种心态。
注释
①烧铅汞:指炼丹术。道士把铅汞等物投入炉中烧炼,谓可成“灵丹妙药”。逃禅:逃避世事,礼佛参禅。乌纱:古时官帽,这里指做官。
②赊:遥远。
③这两句是想象家园风光。
④小妇:少妇,可能指郑板桥妾饶氏。饶氏为京师人,乾隆二年嫁郑板桥。消渴疾:中医学病名,症状为口渴、消瘦等。郑板桥诗云:“渴疾由来亦易消。”玉盘:精美的食盘。冰桃:原为仙果名,这里形容清凉爽口的樱桃。郑板桥在《满江红·思家》中也说过:“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译文
我既不相信道教炼丹之术,也不借参禅逃避世事,我既不想做官也不爱财。但愿我能清秋或是夏日,坐在载满书画的船上在江湖上飘荡。偶尔因为烦热便思念家乡,可是千里之外的江南道路遥远。家乡的门外有三千顷的绿杨林,西风吹动湖面的白莲花。蒙着碧纱的窗外有翠绿的芭蕉,读书写字打发光阴,坐着百般无聊。少妇最心疼我,因为我的消渴病她特意用玉盘端上樱桃。

诗人郑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为扬州八怪重..... 查看详情>>

诗人郑燮作品: 《游白狼山·悬岩小阁碧梧桐》 《题半盆兰蕊图》 《秋荷·秋荷独后时》 《道情·邈唐虞远夏殷》 《弄潮曲》 《青莲斋联·从来名士能评水》 《踏莎行·无题》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瓮山示无方上人

古诗《燕京杂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燕京杂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