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道中书所见》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雁门道中书所见更新时间:2021-01-15
《雁门道中书所见》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记述了诗人雁门途中所见,写出元朝统治下,兵役繁急,剥削惨重,官吏贪残,法令严酷,北方人民呼天不应,走投无路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全诗描写具体,语言苍劲,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概括力。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三年(1241),诗人北游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归途中过雁门关,看到人民在蒙古人的野蛮统治下,生活悲惨,愁绝无助,不由得心情沉重,写下了这首诗歌。
注释
1.雁门:山名,又名句注山、陉(xíng)岭、西陉岭,在今山西代县北,形势险要。唐代时于山上设置雁门关,后为历代兵家之要地。
2.金城:应州属县,在今山西应县。旬浃(jiā):整十天。浃,本为遍、透之意。古以干支记日,自甲日至癸日共十日,周而复始,因而称一旬为“浃日”,又称“浃旬”。
3.兀(wù)兀:昏昏沉沉的样子。
4.出门:出金城城门。民风:民间习俗,人民的生活情况。
5.黍(shǔ)穟(suì):谷穗。穟,通“穗”,禾科植物聚生的花实。
6.一昔:一夜。昔,通“夕”。营幕:军队的帐篷。这里指张柔等率领的侵宋蒙古兵。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二年(1240)秋,下令攻宋。张柔等率兵越雁门关南下,沿途虏掠,并肆意践踏农田,以致该年颗粒无收。
7.但:只,仅。
8.调度:征调赋税。急星火:急于星火,比星火还紧急。
9.逋(bū)负:拖欠赋税。捶楚:用木杖或木板打,指杖刑。
10.网罗:本指捕鱼和捕鸟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捆缚压迫人民的各种制度。
11.乐国:意同乐土,安乐的地方。果:副词,究竟。此句化用《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12.百螣(tè):形容食禾苗的害虫种类众多。螣,同“蟘(tè)”,食苗叶的害虫。这里用来比喻残害人民的蒙古统治者。
13.择肉:择人而食。择,择取,掠取。
14.感讽:用诗歌讽刺时政,希望以之感动统治者,称为感讽。何补:无补于事。
15.谁子:就是谁的意思。子,尾词。
16.贩籴(dí):贩卖粮食。籴,买进粮食,与“粜(tiào)”相对。就:前往,去到。南府:指雁门南方的州府,如太原等。
17.倾身:竭尽全身力气。营:谋求。
18.服贾(gǔ):从事商业买卖。
19.盘盘:曲折回环的样子。
20.以:连词,同“而”。阻:险阻。
21.逢驱车:指遇到那些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
22.一何:多么,何等。
白话译文
我在金城停留了十天,城里照旧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出金城城门一看人民的生活,凄惨得使人满怀愁苦。
去年夏秋两季是大旱,七月才吐出一点禾穗。
自从蒙古军开来,一夜工夫就村舍变废墟,农田成荒土。
官府征兵急如星火,追逼租税严刑鞭打。
野蛮的统治残酷的法令正像网罗高悬,安乐的地方果真在哪里?
蚕食禾苗的害虫无数,择肉而食的吃人野兽也不只是老虎。
呼天天不应,用诗歌讽刺时政去感化讽喻统治者又有什么用?
衣着单薄的那些人,为买粮去远走南路诸府。
尽一身力量只谋求一饱,难道是乐意去远道做商贩?
雁门道路弯弯曲曲,雪掩涧深又险又阻。
路上遇到那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人和牛在雁门山岭深雪中艰难行走是多么的辛苦!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古诗《雁门道中书所见》的名句翻译赏析

《雁门道中书所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