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多少泪》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煜古诗:忆江南·多少泪更新时间:2018-03-14
《望江南·多少泪》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正面写悲,通过描写词人思国流泪的情形,表达词人对故国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描摹细致,语言直朴,有直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作于宋开宝八年(975年)李煜亡国入宋之后,与《望江南·多少恨》当作于同时。李煜被曹雪芹称为“古之伤心人”,他降宋后,由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陆游《避暑漫抄》)。这首词就是为表达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而创作的。
注释
⑴望江南:词牌名。《全唐诗》作“忆江南”,题注:一名“梦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梦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归塞北”,一名“谢秋娘”,一名“春去也”。《花草粹编》中注云:“一名‘梦游仙’、‘梦江南’、‘江南好’。”
⑵断脸:《全唐诗》中作“沾袖”。意思是泪水流在脸上擦断了。断:擦断。颐(yí):下巴。全句是说,泪水流在脸上擦断了,但又横挂在下巴上,形容眼泪纵横交流的状态。
⑶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唐刘皂《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将:拿。和:《花草粹编》、吴讷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说:《全唐诗》、《花草粹编》中均作“滴”。和泪说:一面流眼泪,一面述说。
⑷凤笙:相传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爱慕他,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他。后弄玉学吹箫,其声清脆悦耳,引动了凤,夫妇遂驾凤飞去。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笙》:“《世本》:‘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称笙为“凤笙”。唐韩愈《淮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休:不要。向:朝着,在。泪时:伤心落泪之时。吹:吹奏。
⑸肠断:形容极度悲伤痛苦。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之句。更:愈发。
⑹沾袖:(泪水)沾湿衣袖。
⑺月明:月光明朗。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白话译文
我有多少的泪水,纵横交错地流在脸上。我的心事不用拿来边哭边诉说,那笙箫不要在我流泪时吹起呀,我现在无疑已是极度伤悲了。

诗人李煜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 查看详情>>

诗人李煜作品: 《亡后见形诗》 《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亡后见形诗·异国非所志》 《秋莺》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梅花·殷勤移植地》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赐宫人庆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古诗《忆江南·多少泪》的名句翻译赏析

《忆江南·多少泪》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