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在昔曾远游》创作背景

朝代:魏晋诗人:陶渊明古诗:饮酒·在昔曾远游更新时间:2017-07-10

《饮酒·在昔曾远游》是晋朝陶渊明写的排律诗。《饮酒·在昔曾远游》是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注释
(1)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风波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2)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
(3)迥(jiōng窘):远。风波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陶渊明三十六
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4)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6)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作品译文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诗人陶渊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查看详情>>

诗人陶渊明作品: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拟古·东方有一士》 《和刘柴桑》 《形影神并序·形赠影》 《读山海经·粲粲三珠树》 《影答形》 《拟挽歌辞·在昔无酒饮》 《饮酒·有客常同止》 《杂诗·袅袅松摽崖》 《饮酒·畴昔苦长饥

古诗《饮酒·在昔曾远游》的名句翻译赏析

《饮酒·在昔曾远游》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