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王维古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更新时间:2017-03-07
注释
1浮空:浮泛于空域。指认为诸法虚无。漫漫:无涯际貌。
2泛有:指认为诸法实有。悠悠:悠远无际。
3乘:运载、乘载之意,言能运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实指佛教所说的修行方法、途径或教说。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等说法。无乘及乘者:即指一乘(引导教化众生成佛的唯一途径)。(大乘入楞伽经)卷三:“乃至有心起,诸乘未究竟。彼心转灭已,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宝臣《注大乘入楞伽经》卷五曰:“若妄想心灭,即无诸乘,是名一乘。”
4智人舟:一乘能运载众生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使众生成为有佛教智慧之人,故曰“智人舟”。
5讵:苟。
6生死流:佛教谓生死能使人漂没,故名为流。(无量寿经)卷下:“要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7喻马:《涅桨经》卷三三:“譬如大王有三种马,一者调壮大力,二者不调,齿壮大力,三者不调,赢老无力,王若乘者,当先乘谁?·……调壮大力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
8为牛:《庄子·天道》:“老子日:'……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9迦叶:指摩诃迦叶,又称大迦叶,相传为释迩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注维摩诘经》卷二僧肇曰:“迦叶弟子中苦行第一。”又曰:“迦叶以贫人昔不植福,故生贫里,若今不积善,后复弥甚,憨其长苦,多就乞食。”
10鼓棹:击棹。
11輈(zhōu):车辕。
12闻思修:即三慧。闻慧,指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思慧,指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修慧,指依修持禅定而生之智慧。闻思二慧为散智,仅是发起修慧之缘;修慧为定智,有断惑证理之用。
13空虚花:喻一切事物和现象虚妄不实。
14烦恼树:《佛遗教经》:“实智慧者,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15灭想:息灭各种思想、念头(包括善念)。想:原作“相”,据宋蜀本等改。无记:“记”为判断之意。“无记”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可断为善,亦不可断为恶,为非善非恶。
16生心:产生各种思想、念头(包括妄念)。坐:犹“致”。求:指欲求。
17“降吴”句:《三国志·蜀志·黄权传》:“(权降魏,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此借用其语,谓灭想、生心,皆非入道之径。
18不到:话说得不周到。
王维在新兴禅宗形成为强大的社会潮流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促使他用禅宗的思想见解去领悟生命,感悟社会动态。有很多观点认为,禅宗的影响表现在王维诗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严格分析起来,第一个方面并非王维的独创。因为,自六朝以来有许多以佛教为题材的诗已多用禅语。这种诗多用玄言诗的写法。只能说王维也有这方面的创作。但是表现呆滞,但没有什么艺术性。
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说具有了禅宗的新观念,但是开头说有了妄念,才执着于有我;如果这样来看五阴、十八界,那么就法、我两空了。这还是传统的大乘佛教的观点。但是下面说的,有了"我"就有了人我的主宰。如执着"空"肯定是一个外境的实在,所以,"洗心"、"悟道"正是一种迷妄。然而,尽管这首诗有这样的新鲜思想,但是表达上却只是用禅语讲道理,整篇诗的表现如同偈语。

诗人王维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 查看详情>>

诗人王维作品: 《寒食城东即事》 《纳凉·乔木万余株》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送崔五太守·长安厩吏来到门》 《恭懿太子挽歌》 《挽歌·苍舒留帝宠》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辋川集·漆园》 《红牡丹》 《奉送六舅归陆浑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