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儿令·次韵》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张可久古诗:寨儿令·次韵更新时间:2021-01-24
此曲上半部分一至六句通过引用秦人邵平的典故,发出感慨,写出世间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这几句作者用邵平典并言明自身之愁。作者愁那邵平已经多少年不再种瓜了。可能是有位友人隐居几年也没有联系了,故作者表示有点儿惦念他,忧愁他,具体何人不详。“世味嚼蜡,尘世抟沙,聚散树头鸦。”三句用有力的比喻和当时最流行语言来写社会环境的庸俗不堪以及人情之浇薄。杨立斋《哨遍》套曲中说:“世事抟沙嚼蜡,等闲荣辱休惊讶。”马致远在《哨遍》套曲中也说:“嚼蜡光阴无味。”可以看出“嚼蜡”、“抟沙”是元代文人流行语,可能也是社会流行浯。“尘事抟沙”既精彩又贴切,本来人间万物都凝固不变的,把沙子捏成团,风一吹就散了。“聚散树头鸦”是人们常见的繁象,尤其是麻雀之类,忽聚忽散,倏忽之间,故比喻非常生动逼真。
下半部分七至十二句通过陶渊明、梅花、金谷酒、玉川茶这些人和事,表达出作者企图挣脱功名羁绊,向往消闲自在的生活。“自体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是说自从休官退出官场后自然清贫一些,为生活所迫也要从事生产甚至经营一些其他事物,如同梅花被用作调味品一样有些俗气了。但梅花就是梅花,虽然作调味品也还是梅花。这是主要的意蕴。所以最后说:“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嗏,不强如坐三日县官衙。”如果能够脱离官场,跳出功名利碌诱惑的陷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饮一杯好酒,品几杯好茶,万事不挂心,睡到自然醒,无忧无虑,无所顾虑,不比在县衙里当官做老爷强多了。实际也真是如此,但这种道理需要一定的人生经历和修养感悟方可理解。
全曲铺叙以大量典故,灵活化用前人诗句语言。表达对官宦生活的十分厌恶,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欢和向往。作者对世态之无味、对人间之冷漠,透露的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的心志,描摹了美好的隐士生活。言简意赅,诙谐有趣。
《水仙子·怀古》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散曲,见于《小山乐府》。这首曲子热情歌颂了王昭君和西施“为苍生计”的胸怀。作者认为她们是“千古光辉”的杰出女性。结尾“战马空肥”四个字,简洁有力地点出了全曲的主题——斥责、抨击丧邦亡国的昏君奸臣。
南宋朝廷在大片国土被金国侵占后,不仅不奋发抗战,收复失地,反而偏安一隅,文恬武嬉、歌舞升平、及时行乐;作者一生沉抑下僚,以山水之乐声色之娱排遣困顿愤慨之心情,其“怀古”借古喻今,感慨颇多,他以怀古的方式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借这首小令中对昭君、西施两位美人的怀念,谴责南宋王朝的偏安亡国。

诗人张可久资料

赏析作者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 查看详情>>

诗人张可久作品: 《钗头凤·感旧和李溉之》 《凤栖梧·惠山寺》 《折桂令·秋思》 《折桂令·写黄庭》 《一半儿·花边娇月静妆楼》 《落梅风·春情》 《木兰花慢·又三高祠下》 《风入松·三月三西郊即事》 《浣溪沙·翠袖清风品玉笙》 《人月圆·一冬不见梅花面

古诗《寨儿令·次韵》的名句翻译赏析

《寨儿令·次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