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何氏·到此应常宿》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重过何氏·到此应常宿更新时间:2020-03-06
注释
⒅色:一作“鬓”。
⒆路:一作“日”。
⒇斯游:一作“终身”。
白话译文
来到这里就该长期住下,最好是能够住上半年。
岁月蹉跎我的容颜已老,临别之际惆怅地望着美好的林泉。
何时才能得个小官领取微薄的俸禄,有了钱买几亩薄地归隐山川。
这种行动恐怕不能实施,举杯之际不禁心绪茫然。
第五首诗是这组联章诗的总结,专写自己临别低徊之情意。前四句深羡何园林泉之胜。诗人说,主人殷勤相留,应该常到山林来玩,宿个一年半载。判,拼也。判年,拼弃一年。相留,留我。相,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将军盛情好客,然而无奈自己尚无官半职,虽因奏三大礼而得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参列选序,但却难逆料朝廷竟赏个什么官儿?况且其时诗人年已四十三,岁月蹉跎,容色已衰,暮景来迫,不禁望着将别的好林泉而惆怅不已。后四句慨叹仕路难达,再游难遂。明人王嗣奭说得好:“老杜平生有志经济,而山林之兴亦复不浅。功成名遂而退就山林,此夙心也。”颈联正言明此意:本想做官得些俸禄,回乡买田。然而何日方能沾禄呢?不无焦虑。有禄有田,才“有饭吃,则心安体舒,才遂斯游。”少可是诗人深感“青冥犹契阔”,夙愿难酬,所以尾联说,“斯游恐不遂”,幽兴盎然地再临何园也许不可能了。“把酒意茫然”,饮着主人饯别之酒,不禁内心茫然若失了。清张溍评此诗说:它有一种“无限低徊”之情,“既欲终年留赏,又以迟暮恨别,忽思沾禄买田,复恐蹇乖不遂。种种心事”涌上心头,“每二句一折,一往情深”。足见这首诗正是其时杜甫复杂的怅别心绪的生动露,使读者宛若随诗人一同告别了何园却又恋恋不已。从结构上看,前面说雨中置酒,临歧言把酒,关合严密,也见出将军始终好容不倦。
明人王世贞对《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和《重过何氏五首》两组联章五律极口称颂,赞曰“咏园林之冠”。两组诗举凡山林景致、风土人情、隐逸之兴、宾主之乐,莫不娓娓道来,前后映衬,章法巧妙,颇具风情,是杜诗主要风格“沉郁顿挫”之外别具一格的存在。在两组诗作中,显示了一个与传统印象略有不同的杜甫,看到了他寄情山林、萧疏散淡的一面。两游何园组诗犹如情景俱佳的散体游记,从中见出杜甫联章组诗之章法精妙,以及“以文为诗”的创新尝试,开后人法门。从文学史的角度言之,此十五首五律是杜甫具有标杆意义的作品。

诗人杜甫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重过何氏·到此应常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