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李清照古诗: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更新时间:2018-03-26
注释
转调满庭芳:词牌名,《满庭芳》的变调。王学初:《转调满庭芳》,宋词常有于调名上加“转调”二字者,如《转调蝶恋花》《转调二郎神》《转调丑奴儿》《转调踏莎行》《转调贺圣朝》等等,(元曲中亦有《转调货郎儿》)今人吴藕汀所编《调名索引》,尚未遍收。
芳草池塘: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
绿阴:意绿荫。
玉钩金鏁[suǒ]:玉钩原版为阙文,应该是馆臣臆补,玉钩金鏁与下句不甚相连。鏁:古代同锁。
管是:准是,定是。
唦[shā]:此字字书不载,宋人词中用之,依所押之韵,应读shā音,语助词。
海角天涯: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酴醿[túmí]:本是酒名,或作“荼蘼”。亦作“酴醾”,这里指花名。
[8]梨花:为后代版本补字,与上一句对比,词意有出入,不妥。
胜赏:风流赏会。
生香:点香燃烧。
[11]活火:带火苗的火。
分茶:以茶匙取茶水注入盏中(宋人品茶的一道程序)
[12]骄:原版为娇,当是笔误,改过。
[13]残花:《四印斋本·漱玉词》本记作“笺花”。
[14]得似那:哪得似。那:语助词。
译文
池塘生春草,庭院有绿荫,夕阳透过纱窗照射进来却带着一丝寒意。有人扣响门上的金锁,那定是有客人来了。可是坐上无客,杯中无酒,只愁这临安非我的故乡。能留住什么?酴釄花已经落尽,幸好还有某某。(原文缺字,无法知道是什么)
想当年我也是赏会的风流人物,常常因为点香熏香了袖子,在火上煮茶然后注入到大家的盏中。什么龙骄马,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当年曾尽情享受生活,也不在意如今的狂风暴雨,依旧煮我的酒看这风雨后的残花。眼下,心情十分沉重,与从前那种无忧无虚的光景,不可同日而语。
词的上半阕采用实写的手法,“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一个温馨的庭院,一缕夕阳斜照,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这斜阳的下面隐藏一个去国怀乡的心。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接下来是“□□金锁,管是客来唦。”可能是孤独的老人期待着有朋友的幻觉,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孔融有一句名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之愿也。”这也是李清照的愿望,可见李清照如今的空虚。去国怀乡,身处异乡,连繁华的临安在李清照眼中也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留的住她的人,却留不住她的心。“酴醿落尽,犹赖有□□。”酴釄花落尽,幸亏有什么。写春去花落感伤时光的流逝是很多词人写词手法,李清照“犹赖”二字更显对流逝的无赖。
词的下半阕从回忆到现实的写作,“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这是对曾经的回忆,在以前李清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朋友的集会上,那里燃着袅袅清香,煮着茶,李清照用茶匙从煮好的茶汤中舀出分饮众人。曾经的生活是那么多美好,正因为曾经的美好反衬出如今的寥寂。曾经的卞京,如经的临安,这种反差不仅仅是李清照的生活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变化,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如今的只有憎恶。“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那些狂风暴雨,世事变幻不可怕,虽然如今也一样的煮酒观花。但物事人非,国家的变更,亲人的逝去,朋友与自己的渐行渐远,虽然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人却不在。

诗人李清照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 查看详情>>

诗人李清照作品: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浪淘沙令·帘外五更风》 《声声慢·寻寻觅觅》 《满庭芳·芳草池塘》 《春残·春残何事苦思乡》 《念奴娇·春情》 《句·罗衣消尽恁时香》 《失调名·瑞脑烟残》 《孤雁儿·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晓梦·晓梦随疏钟

古诗《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的名句翻译赏析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