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诗人大全 > 清代诗人大全 > 孙汝兰的诗词全集

孙汝兰的诗词全集

孙汝兰的诗词全集

孙汝兰,字湘笙,鲁山人,华亭张鸿卓室。有《参香室诗词》。

孙汝兰的诗词全集: 《清平乐·帘影》 《虞美人·春日病起》 《虞美人·莺儿咒得花魂活》 《百尺楼·采莲词戏用独木桥体》 《清平乐·帘影》 《壶中天·秋柳》 《百尺楼·郎去采莲花》 《壶中天·秋柳

孙汝兰的诗词全集

  • 1. 古诗《清平乐·帘影》 - - 孙汝兰 - - 丝丝漏月。替写湘纹密。琼户斜窥疑半揭。燕梦误寻凉隙。非烟非雾摇空。几曾隔了春风。香逗冷波有迹,庭花转觉玲珑。...
  • 2. 古诗《虞美人·春日病起》 - - 孙汝兰 - - 莺儿咒得花魂活。艳入东风睫。病馀情味不宜春。怎又琼思瑶想屡兜人。蝶儿娇索花容笑。瞒我寻芳悄。病馀最怕管闲情。怎又香踪猜着一星星。...
  • 3. 古诗《虞美人·莺儿咒得花魂活》 - - 孙汝兰 - - 莺儿咒得花魂活。艳入东风睫。病馀情味不宜春。怎又琼思瑶想屡兜人。蝶儿娇索花容笑。瞒我寻芳悄。病馀最怕管闲情。怎又香踪猜着一星星。 ...
  • 4. 古诗《百尺楼·采莲词戏用独木桥体》 - - 孙汝兰 - - 郎去采莲花,侬去收莲子。莲子同心共一房,侬可如莲子。侬去采莲花,郎去收莲子。莲子同房各一心,郎莫如莲子。...
  • 5. 古诗《清平乐·帘影》 - - 孙汝兰 - - 丝丝漏月。替写湘纹密。琼户斜窥疑半揭。燕梦误寻凉隙。非烟非雾摇空。几曾隔了春风。香逗冷波有迹,庭花转觉玲珑。...
  • 6. 古诗《壶中天·秋柳》 - - 孙汝兰 - -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霜清绝塞,也应摇落山驿。漫道灞岸荒芜,隋堤萧索,愁煞长途客。鹦鹉楼头春梦...
  • 7. 古诗《百尺楼·郎去采莲花》 - - 孙汝兰 - - 郎去采莲花,侬去收莲子。莲子同心共一房,侬可如莲子。侬去采莲花,郎去收莲子。莲子同房各一心,郎莫如莲子。...
  • 8. 古诗《壶中天·秋柳》 - - 孙汝兰 - -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霜清绝塞,也应摇落山驿。漫道灞岸荒芜,隋堤萧索,愁煞长途客。鹦鹉楼头春梦...

孙汝兰的诗词名句大全

康秋山的诗词全集
康秋山的诗词全集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康秋山的诗词全集: 《留别·拨灰好共话冬阑

司马曜的诗词全集
司马曜的诗词全集

生卒:362-396。介绍:即司马曜。东晋皇帝,字昌明。简文帝子。哀帝兴宁三年,封会稽王。简文帝死,以年幼继立,由崇德褚太后临朝,谢安辅政。太元元年始亲政。太元八年苻坚来攻,谢石等战..... 查看详情>>

司马曜的诗词全集: 《示殷仲堪诗·勿以己才

宫嫔的诗词全集
赵珂夫的诗词全集
赵珂夫的诗词全集

赵珂夫,宋宗室,太祖九世孙,(《宋史》卷二三九《宗室世系志》二五)。 查看详情>>

赵珂夫的诗词全集:

王伯庠的诗词全集
王伯庠的诗词全集

生卒:1106-1173。介绍:宋济南章丘人,南渡后居明州鄞县,字伯礼。王次翁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充明州教授,累擢侍御史,直言敢谏,抨弹所及,无丝毫顾忌。历知阆州、夔州、温州,以治绩闻..... 查看详情>>

王伯庠的诗词全集: 《和潘良贵题三江亭韵

倪应征的诗词全集
倪应征的诗词全集

倪应征(1587-1659),字酉卿,号我望,别号丈石。明无锡人。有《丈石诗集》二卷。 查看详情>>

倪应征的诗词全集: 《病中遣兴·病中检点旧青囊》 《七十自言·七十年来剩此身》 《幽居·半亩茅茨千卷书》 《赠邹吹之六十

马鸣霆的诗词全集
马鸣霆的诗词全集

鸣霆字国声号具严呜雷弟中万历癸丑进士由闽县知县历官山东济南参议以河决罢归 查看详情>>

马鸣霆的诗词全集:

马德澄的诗词全集
马德澄的诗词全集

德澄字若水平湖人童年膂力绝人善骑射通篆刻书画诸艺为邑诸生家贫落魄自号雪林山樵与曹远生僧斯云为倡和友有摩尼集 查看详情>>

马德澄的诗词全集: 《命儿子名嘉松》 《谢送橄榄·美人抱瑟自姑苏》 《携吴阊美人归过杉青闸口》 《缺题·秋深菊圃吹寒风》 《家司马牧圃诗

关圭的诗词全集
关圭的诗词全集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关圭的诗词全集: 《山海关·幽蓟东来第一关

宝云的诗词全集
宝云的诗词全集

宝云,明人。 查看详情>>

宝云的诗词全集: 《次鹅溪·不见崔仙已七年

汪文孙的诗词全集
汪文孙的诗词全集

字孝猷,钱唐人,汝谦孙。著有《羁音集》。 查看详情>>

汪文孙的诗词全集: 《同锡山侯骏声、吕恂令饮黄鹤楼即事

沈纕的诗词全集
沈纕的诗词全集

介绍:清江苏长洲人,字蕙孙,号散花女史,又号玉香仙子。沈起凤女,诸生林衍潮妻。工词,有《绣馀集》、《翡翠楼诗文集》、《浣沙词》。清江苏长洲人,字蕙孙,号散花女史,又号玉香仙子。沈..... 查看详情>>

沈纕的诗词全集: 《杨太真华清宫上马图》 《采莲曲同婉兮姊作》 《田家杂兴和林屋山人作》 《西江月·秋蝶。同紫蘩张姊作》 《玉楼春·送春和素窗姊作》 《读骚·江水流不息》 《菩萨蛮·坠花红处颦眉翠》 《书中乾蝴蝶·此身未肯没蓬蒿》 《月华清·春夜有怀碧岑江姐》 《方正学画竹赞心斋先生家藏

陈炳华的诗词全集
陈炳华的诗词全集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陈炳华的诗词全集: 《挽陈其美联·辛亥革命之初》 《挽陈其美联·戎幕昔论兵

恽珠的诗词全集
恽珠的诗词全集

恽珠,字星联,一字珍浦,晚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自称毘陵女史,清代江苏武进人。恽寿平族孙女,肥乡典史毓秀女,满州泰安知府完颜廷璐妻,能诗善绘,闺中有绝之目。教子有成,子完颜麟庆,官至河南总督。著有《红..... 查看详情>>

恽珠的诗词全集: 《钱塘渡江·潮头不怕险》 《点绛唇·夜静天空》 《点绛唇·夏日偶成》 《接家书·书寄平安慰远人》 《雨夜舟中·连宵春雨洒征篷》 《渔歌子·舟中晚眺》 《点绛唇·秋夜》 《锦鸡·閒对清波照彩衣》 《接家书·书寄平安慰远人》 《老松·万古郁葱茏

周孚的诗词全集
周孚的诗词全集

周孚,字信道,先世济北,是军将世家,后避乱徙居丹徒。卒于宋孝宗淳熙初年。七岁通春秋。为诗初学陈师道,进而学黄庭坚,俱能得其遗矩。常与辛弃疾赠答。登乾道二年进士。官真州教授。孚诗不事雕绘。词旨清..... 查看详情>>

周孚的诗词全集: 《怀日新·芳草绿如积》 《喜清宇伯强自外县归》 《寒食日与郭积之郊行饮中怀日新时春寒甚》 《头陀岩·馀妖屏蛇虺》 《次前韵呈公佐仲贤》 《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 《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 《奎文阁·煌煌百宝函》 《德裕久不见过赋此诗邀之》 《促赵彦章山行

徐炯的诗词全集
徐炯的诗词全集

徐炯,字子休,号蜕翁。华阳县人。无意仁进,以授徒为事,于江南会馆设私塾,命名为泽木精舍。创办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任学堂监督兼四川高等学堂教席。辛亥革命后在成都创办华阳县中国学会、大成会、大成学校..... 查看详情>>

徐炯的诗词全集: 《癸亥杂感·万事传来不忍闻》 《七夕嘲牛女·茫茫大水渺无边》 《荆州道上·江柳仍新绿》 《巫山绝顶·忽惊西北临旷野》 《杂诗·古人不可见》 《咏怀·百年感旧复悲秋》 《喜雨·壬戌孟夏月》 《石磐岭·山上有山不可仰》 《癸亥杂感·一任无情江水流》 《癸亥杂感·每于枕上望天明

麦凯格的诗词全集
麦凯格的诗词全集

麦凯格(1910-1996),英国最优秀的现代诗人之一。先后出版过十多部诗集,计有《遥远的距离》、《内在的眼睛》、《飘行中的灯》、《一棵树上的指环》等。麦凯格注重运用更新颖的感受方式,诗往往出现新奇..... 查看详情>>

麦凯格的诗词全集: 《探视时间》 《画廊里的美少女》 《接近结束

许恕的诗词全集
许恕的诗词全集

许恕[公元?年至一三七四年]字如心,江阴人。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七年。至正中,荐授澄江书院山长,旋弃去。会天下已乱,乃遁迹卖药于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善自晦匿,罕相识者,故征召不之及。恕著有《北郭..... 查看详情>>

许恕的诗词全集: 《乙巳元日折梅》 《次朱九龄感怀韵》 《偶成·一雨豆苗绿》 《题耕乐子卷·午背斜阳远村》 《忆太古琴寄蒋士用》 《次惠子及寄梅花韵》 《次朱九龄韵·白发新梳见》 《求菊·平生爱花惟爱菊》 《仁寿南楼午日》 《采莲曲·彩云满湖莲叶多

李崇仁的诗词全集
李崇仁的诗词全集

李崇仁,字仲律,晚号休斋,人称休翁先生。贯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江宁),匠籍。国子生,治《书经》。字仲律。行四,年二十五,六月二十九日生。曾祖以诚,祖孟新,父原本,前母周氏,母舒氏。..... 查看详情>>

李崇仁的诗词全集: 《题昆瑟山僧舍》 《题明远庵·诗思奇奇怪怪》 《人日有雪·人日乡闾重》 《寄定觉·母子山深复莫春》 《七夕宴集·落日徘徊云不流》 《送赟上人还山》 《呜呼歌·呜呼歌》 《绝句·达士亦多忧》 《用民望韵·人世纷纷分寸争》 《奉送息谷吉祥山之行

范仲淹的诗词全集
范仲淹的诗词全集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查看详情>>

范仲淹的诗词全集: 《南楼·南楼百尺馀》 《告诸子及弟侄》 《听真上人琴歌》 《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 《赠钟道士·人间无复动机心》 《青郊·青郊鸣锦雉》 《石子涧·飞泉落处满潭雷》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 《鹦鹉·堂上每云云》 《赠叶少卿·退也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