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朱熹 > 百丈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

朝代:宋代作者:朱熹更新时间:2018-08-06
登百丈山三里许2,右俯绝壑3,左控垂崖4,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5。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6,即得小涧7。石梁跨于其上8。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9。水皆清澈,自高淙下10,其声溅溅然11。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12。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13,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14,数级入庵15。庵才老屋数间16,卑庳迫隘17,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18。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19,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20,当水石峻激相搏处21,最为可玩22。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23。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24。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25,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26,璀璨夺目27,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28,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29。日薄西山30,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31。旦起下视,白云满川32,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33。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34,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35。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36。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37,余又叙次其详如此38。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39,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40。

朱熹资料

百丈山记作者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 查看详情>>

朱熹古诗代表作品: 《十二月旦袁州道中作》 《水口行舟·郁郁层恋隔岸青》 《小学题辞·凡此厥初》 《云谷·西寮》 《踺梅·玉笛未黄昏》 《读子厚诗卷用其卒章晨起之韵作诗寄之》 《次知郡章丈游山之韵》 《舟中晚赋·长风一万里》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 《与长子受之

百丈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文尾映照题目,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

查看详情>>

注释1.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载于《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2.许:表示约数。3.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4.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5.度:渡过,过去。6.循:顺。7.得:遇见。8.梁:桥。9.亭午:正午。10.淙:流注,灌注。11.溅溅:水流声。12.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13.瞰:俯视。14...'

查看详情>>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百丈山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 - 无名氏 - -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
  • 文言文《剑阁铭》 - - 张载 - -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
  • 文言文《徐盛传》 - - 陈寿 - -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也。遭乱,客居吴,以勇气闻。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
  • 文言文《家谱记》 - - 归有光 - -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 文言文《上张仆射书》 - - 韩愈 - -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
  • 文言文《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 - 柳宗元 - - 弘农公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
  • 文言文《学士院轶事》 - - 沈括 - -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
  • 文言文《圯上敬履》 - - 司马迁 - -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
  • 文言文《杨大异传》 - - 脱脱 - -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大异从胡宏受《春秋...
  • 文言文《李揆传》 - - 刘昫 - -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
  • 文言文《张嶷传》 - - 陈寿 - -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州召为从事。时郡内士人龚录、姚铀位二千石,当世...
  • 文言文《崔琰列传》 - - 陈寿 - -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
  • 文言文《张汤传》 - - 班固 - -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 文言文《卜式》 - - 无名氏 - -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
  • 文言文《楚人献鱼》 - - 刘向 - - 楚人有献鱼楚王者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又惜,故来献也。”左右曰:“鄙哉!辞也。”楚王曰:“子不知渔者仁人也。盖闻囷仓粟有余...
  • 文言文《田子方诫子击》 - - 司马光 - -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
  • 文言文《李存审出于寒微》 - - 无名氏 - -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
  • 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颂》 - - 韩愈 - -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
  • 文言文《隔岸观火》 - - 无名氏 - -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 文言文《泷冈阡表》 - - 欧阳修 - -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