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王禹偁 > 待漏院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待漏院记

朝代:宋代作者:王禹偁更新时间:2017-06-16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王禹偁资料

待漏院记作者王禹偁

王禹偁(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 查看详情>>

王禹偁古诗代表作品: 《送刑部韩员外同年致仕归华山》 《贺毕翰林·闻步花砖喜复悲》 《南郊大礼诗》 《感兴·吾尝入深山》 《留别·东风初暖酒难销》 《应制皇亲试贡士歌》 《酬仲咸雪霁春融偶题见寄之什》 《内翰毕学士外制柴舍人故兵部阁老王公之门生又与第五厅舍人同在两制追思馀庆因赋短章寄于三君子》 《登寿宁寺阁·乘兴登虚阁》 《别仙娥峰·商山留滞再经春

待漏院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待漏院记》是王禹偁为世人传诵的政论性篇章之一。从题目类型上,这属于“厅壁记”,实际却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宰相论”,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批判与幻想。 文章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以“...'

查看详情>>

注释 [1]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计时器。 [2] 品物:众物,万物。亨:通达顺利。 [3] 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 [4] 三公: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此称,...'

查看详情>>

《待漏院记》选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作者王禹偁(chēng)。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批判与幻想。 此文大约写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作者当时36岁。此前五年左右的仕宦生涯中,他基本担任地方州县官职。端拱元年,太宗召试,擢右拾遗、直...'

查看详情>>

文言文《待漏院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赞刘谐》 - - 无名氏 - -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1,长袖阔带,纲常之冠2,人伦之衣3,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4:“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
  • 文言文《秀才失子》 - - 无名氏 - -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
  • 文言文《张稷传》 - - 萧子显 - -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
  • 文言文《羊耽妻辛氏传》 - - 房玄龄 - -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
  • 文言文《丁前溪》 - - 蒲松龄 - -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
  • 文言文《李汝华传》 - - 朱由检 - -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
  • 文言文《周新传》 - - 朱由检 - -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
  • 文言文《陶节夫传》 - - 脱脱 - - 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大司马侃之裔也。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
  • 文言文《韦曜传》 - - 陈寿 - -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弈,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孙...
  • 文言文《魏书·王烈传》 - - 魏收 - -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
  • 文言文《景公出猎》 - - 无名氏 - -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
  • 文言文《息夫躬之阴》 - - 范晔 - - 息夫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也。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容貌壮丽,为众所异。哀帝初即位,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
  • 文言文《太玄赋》 - - 扬雄 - - 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徼徼著乎日月兮⑴,何俗圣之暗烛?岂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若飘风不终朝兮,骤雨不终日。雷隐隐而辄息兮...
  • 文言文《牝鸡失雏》 - - 无名氏 - - 牝鸡引雏于庭,啄残粒,拾虫蚁,佝佝自得。隼过其上。见以为搏雏也,亟翼雏匿之。隼去乃出雏,饮啄如故。顷之,有乌下集于傍。鸡顾雏且避且就。乌稍狎之,鸡以为无害也,遂恣雏饮...
  • 文言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 司马光 - -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②,至房子③,遂至代④,北至无穷⑤,西至河⑥,登黄华⑦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⑧,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⑨,胡地、中山,吾...
  • 文言文《山魅漆镜》 - - 无名氏 - - 济南郡方山之南有明镜石焉,方三丈余也。山魅行状,了了然著镜中,莫之遁。至南燕时,山魅恶其照也,而漆之俾弗明。自镜石漆而山魅昼炽,人足扫矣。...
  • 文言文《钱若赓断鹅》 - - 无名氏 - -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
  • 文言文《送徐无党南归序》 - - 欧阳修 - -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
  •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 - - 佚名 -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 文言文《人有亡斧者》 - - 无名氏 - -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