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苏轼 > 答李端叔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李端叔书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更新时间:2017-11-02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苏轼资料

答李端叔书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代表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答李端叔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您的大名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得还不算多,也足以大概了解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懒散轻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哀痛愁闷地居丧时,也没有只言片语来安慰您,(这就不可饶恕了)。我弟弟子由来我这里,承蒙您先写信给我,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然...'

查看详情>>

文言文《答李端叔书》名句翻译赏析

文言文《答李端叔书》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谪龙说》 - - 柳宗元 - - 扶风2马孺子3言:年十五六时,在泽州4,与群儿戏郊亭上。顷然,有奇女坠地,有光晔5然,被緅裘,白纹之理6,首步摇7之冠。贵游少年8骇且悦之,稍狎焉。奇女頩尔9怒焉曰:“不可...
  • 文言文《李疑尚义》 - - 无名氏 - -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
  • 文言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无名氏 -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 文言文《帆山子传》 - - 袁枚 - -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
  • 文言文《黄子厚诗序》 - - 朱熹 - -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
  • 文言文《伯牙与钟子期》 - - 列子 -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
  • 文言文《卢文伟传》 - - 李百药 - -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
  • 文言文《王凝之妻》 - - 房玄龄 - -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
  • 文言文《周弘正传》 - - 姚思廉 - -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
  • 文言文《樊毅传》 - - 姚思廉 - -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
  • 文言文《赵希琯传》 - - 脱脱 - - 赵希琯,字君锡,旧名希喆,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改赐今名。少扶父丧归,道遇寇,左右骇散,希琯拊棺恸哭不慑,寇义而去。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会僚佐议守...
  • 文言文《邢昺传》 - - 脱脱 - -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延试日,召升殿讲《师》、《比》二卦,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秦州盐城监。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
  • 文言文《全琮传》 - - 陈寿 - -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
  • 文言文《长孙俭传》 - - 令狐德棻 - -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
  • 文言文《贺拔岳传》 - - 李延寿 - - 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 文言文《妇人夫饰》 - - 晏婴 - -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
  • 文言文《答李翊书》 - - 韩愈 - -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2。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4,焉足以...
  • 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 - - 无名氏 - -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
  • 文言文《夸父逐日》 - - 无名氏 -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文言文《小石潭记》 - - 柳宗元 -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