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 > 刘向 >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原文及翻译赏析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朝代:两汉作者:刘向更新时间:2018-08-02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刘向资料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作者刘向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人,祖籍秦泗水郡丰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 查看详情>>

刘向古诗代表作品: 《虎求百兽》 《王子乔·妙哉五子》 《濮阳人吕不韦》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晏子治东阿》 《鲁连论逐客》 《九叹·怨思》 《王子乔·妙哉王子》 《季梁谏魏王》 《晋平公游于河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战国策》开篇就以生动的个案显示了语言的魔力。颜率以自己的口舌完成了百万军队也难以完成的事,这完全是运用智慧和口才的结果,他深知作为弱国,自己无力应对强暴,只有借助外力和他国,才能解救自己,而只要说服了他国,危机就会化解。人们时刻处在各种扑面而来的问题之中,问题的解决不是靠简单、粗暴和轻...'

查看详情>>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

查看详情>>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讲述了颜率保全九鼎的故事:秦国出兵威胁东周索要九鼎时,颜率以赠鼎为由使齐王派军退秦救助东周;而齐国索要九鼎时,颜率以无法确定把九鼎运至齐国的路为由,打消齐王获得九鼎的想法。...'

查看详情>>

文言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感士不遇赋》 - - 陶渊明 - -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2)。余尝于三余之日(3),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4),生人之善行(5),抱朴守静(6),君子之笃素(7)。自真风告逝(8)...
  • 文言文《游大林寺序》 - - 白居易 - - 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1、安定梁必复2、范阳张特3、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
  • 文言文《教约》 - - 王守仁 - -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谐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填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
  • 文言文《丧家狗》 - - 无名氏 -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
  • 文言文《书吴潘二子事》 - - 顾炎武 - -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
  • 文言文《田间先生墓表》 - - 方苞 - -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问曰:“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
  • 文言文《萧劢传》 - - 萧子显 - -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
  • 文言文《陶侃惜谷》 - - 房玄龄 - -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
  • 文言文《陆云传》 - - 房玄龄 - -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rd...
  • 文言文《后汉书·张禹传》 - - 范晔 - -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①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
  • 文言文《孝文本纪》 - - 司马迁 - -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
  • 文言文《为母埋儿》 - - 无名氏 - -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
  • 文言文《游庐山日记》 - - 徐霞客 - -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山不甚高...
  • 文言文《小偷献技》 - - 刘安 - -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
  • 文言文《割席绝交》 - - 无名氏 -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 文言文《沧浪亭记》 - - 归有光 - -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
  • 文言文《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 - 王守仁 - -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
  • 文言文《外戚世家序》 - - 司马迁 - -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
  • 文言文《季梁谏追楚师》 - - 左丘明 - -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
  • 文言文《北人食菱》 - - 无名氏 -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