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苏洵 > 心术原文及翻译赏析

心术

朝代:宋代作者:苏洵更新时间:2017-06-16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苏洵资料

心术作者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 查看详情>>

苏洵古诗代表作品: 《香·捣麝筛檀入范模》 《题白帝庙·谁开三峡才容練》 《九日和韩魏公》 《过木枥观》 《藤樽·枯藤生幽谷》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 《仙都山鹿·客来未到何从见》 《九日和魏公》 《题白帝庙·谁开三峡才容练》 《答张子立见寄

心术原文及翻译赏析

“心术”一词,含义较复杂。《管子》有《心术》篇,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苏洵《心术》,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 文章首先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治心,就是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

查看详情>>

注释 心术:心计、计谋。这里是将略的意思。术,方法。 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治,研究。这里指锻炼。 麋:麋鹿,鹿类的一种。 兴:起,这里是突然出现的意思。 于左:从旁边。左,周围,附近。 瞬:眨眼。 然后:这样才。 制利害:控制利害得失。制,控,掌握。 待敌:对付敌人。待,对付,对待。 兵:军事,战争。 上义:崇尚正义。上,通&...'

查看详情>>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查看详情>>

文言文《心术》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看竹图》记》 - - 朱彝尊 - - 宁都魏叔子与予定交江都[1],时岁在辛亥[2]。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为画《烟雨归耕图》[3]。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4],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
  • 文言文《乙丙之际著议第六》 - - 龚自珍 - - 自周而上,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也;一代之学,皆一代王者开之也[2]。有天下,更正朔[3],与天下相见,谓之王。佐[4]王者,谓之宰[5]。天下不可以口耳喻[6]也,载之文字,谓之法,即谓...
  • 文言文《登台赋》 - - 曹植 - -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
  • 文言文《郑板桥知潍县》 - - 无名氏 - - 郑板桥,乾隆间知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监生以...
  • 文言文《邹与鲁哄》 - - 无名氏 - -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③曰:“凶年饥岁,君...
  • 文言文《曹公南征表》 - - 无名氏 - - 曹公南征表①,会②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④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⑤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⑥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 文言文《来敏传》 - - 陈寿 - -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父艳,为汉司空。汉末大乱,敏随姊夫奔荆州,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故璋遣迎琬妻,敏遂俱与姊入蜀,常为璋宾客。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
  • 文言文《黄忠传》 - - 陈寿 - -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
  • 文言文《司马光好学》 - - 司马光 - -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
  • 文言文《训俭示康》 - - 司马光 - -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
  • 文言文《陈群传》 - - 陈寿 - - 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列...
  • 文言文《李訢传》 - - 李延寿 - - 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子终效用...
  • 文言文《弃官寻母》 - - 无名氏 - -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 文言文《书上元夜游》 - - 苏轼 - -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 文言文《陈暄嗜酒如命》 - - 无名氏 - - 陈暄嗜酒沈湎,兄子秀忧之。暄与秀书云:“昔周伯仁渡江 唯三日醒,吾不以为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不以为多。吾常臂酒犹水也,亦可济舟,亦可复舟。故江 咨议有言:&lsqu...
  • 文言文《人有卖骏马者》 - - 刘向 - -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
  • 文言文《送孟东野序》 - - 韩愈 -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
  • 文言文《治安策》 - - 贾谊 -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
  • 文言文《高帝求贤诏》 - - 班固 - -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
  • 文言文《人有亡斧者》 - - 无名氏 - -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