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袁枚 > 游丹霞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丹霞记

朝代:清代作者:袁枚更新时间:2018-07-31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1),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2),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3),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下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4)。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5),间有豪牛丑犀(6),犁靬幻人(7),鸱张蛮舞者(8)。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9)。池多文鱼在泳游(10)。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11),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12),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13)。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14),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15),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16)。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17),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袁枚资料

游丹霞记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 查看详情>>

袁枚古诗代表作品: 《宿虹桥倪姓家其西席张孝廉请见色甚倨见余意不属乃夸其先人元彪公最知名曾与袁子才商宝意两先生交好余问君曾见袁某乎曰袁在年将大耋安可见耶余告以某在斯乃愕然下拜》 《余春秋·半日为人父》 《六答·随园已筑受降城》 《不寐·梦不分明醉不醒》 《左臂痛·两臂如双桨》 《投郑板桥明府》 《琴溪相传是琴高骑鲤处》 《陶京山·仙家夫妇有刘纲》 《山行·山行不厌草萋萋》 《重到沭阳图记

游丹霞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广东省仁化县。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广东去看望任肇庆知府的弟弟袁树,专程去游览了仁化的丹霞山,写了这篇游记。文章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作为铺垫。正式写月霞时,使用细笔,渐渐写入,先通过正面描述,又通过梦“亦觉重”加以深化,最后又津津有味地...'

查看详情>>

(1)东粤:即广东。(2)五马峰:在今广东省韶关市。(3)舛午:违背、抵触。惝恍:模糊不清。这里是无法弄清楚的意思。(4)“崖张”句:谓山崖突出,像张开高高的帷幕覆盖遮蔽了僧塔。(5)玉帛:瑞玉与缣帛。古时天子会诸侯,诸侯例献玉帛为礼品。(6)豪牛丑犀:形容山岭奇形怪状。(7)犁靬:古代国家名。《汉书·西域传》说,大宛等国献大鸟卵及犁靬国...'

查看详情>>

《游丹霞记》是清代作家袁枚创作的游记。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广东省仁化县。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广东去看望任肇庆知府的弟弟袁树,专程去游览了仁化的丹霞山,写了这篇游记。'

查看详情>>

文言文《游丹霞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看竹图》记》 - - 朱彝尊 - - 宁都魏叔子与予定交江都[1],时岁在辛亥[2]。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为画《烟雨归耕图》[3]。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4],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
  • 文言文《义猴之墓》 - - 无名氏 - -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
  • 文言文《饶州神童》 - - 姚思廉 - -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
  • 文言文《好好先生》 - - 无名氏 - -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
  • 文言文《朱据传》 - - 陈寿 - -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
  • 文言文《人间词话七则》 - - 王国维 -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文言文《公孙度传》 - - 司马光 - -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毕往依焉。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邴原...
  • 文言文《永宁宣抚司》 - - 朱由检 - - 永宁,唐兰州地,元置永宁路,领筠连州及腾川县,后改为永宁宣抚司。洪武四年平蜀,永宁内附,置永宁卫。六年,筠连州滕大寨蛮.编张等叛,诈称云南兵,据湖南长宁诸州县,命成都卫指挥...
  • 文言文《卢渊传》 - - 魏收 - -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是时,高...
  • 文言文《令狐整传》 - - 李延寿 - -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整幼聪敏,沈深有识量。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加荡寇将军。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
  • 文言文《赵策》 - - 刘向 - -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
  • 文言文《司马相如传》 - - 班固 - -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
  • 文言文《董仲舒传》 - - 班固 - -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
  • 文言文《汲郑列传》 - - 司马迁 -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
  • 文言文《戴震难师》 - - 无名氏 - -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
  • 文言文《寇准读书》 - - 无名氏 - -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
  • 文言文《猩猩嗜酒》 - - 刘元卿 - -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
  • 文言文《愚溪诗序》 - - 柳宗元 - -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
  • 文言文《学弈》 - - 无名氏 -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文言文《狼三则其二》 - - 蒲松龄 -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