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六卷 > 败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六卷败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败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六卷更新时间:2018-05-05
【解析】
本篇以《败战》为题,旨在阐述打了败仗之后应当如何防止产生畏怯气馁情绪的问题。它认为,打了败仗之后,不可因此而畏敌气馁,应当从不利之中看到有利的因素,从失败中接受教训,在切实做好再战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的基础上,为将帅者实施正确地组织指挥,选择击敌的有利时机,“候彼懈怠而击之”,就能反败为胜。本篇《败战》与前篇《胜战》是相反相成的姊妹篇,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如何防止胜骄败馁这一重要问题,并在继承《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须思害中之利”这一闪耀辩证法光辉的重要思想原则,强调从有利之中看到不利的因素,从不利之中看到有利的因素;强调从失败中接受经验教训,做好再战夺胜的各种准备;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宝贵的。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八月,河间王司马颙遣兵与长沙王司马乂的洛阳之战,便是较好地体现败而不馁思想指导的战例。当时,进入洛阳的河间王的部将张方,已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而退入洛阳城,其部队正处于“人情挫衄,无复固志”的不利态势,其部将都劝张方乘夜逃跑了事。但张方并未因败而气馁,相反,他却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汲取了失败的教训,看到了成功的因素。他从“兵之利钝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的正确认识出发,积极做好再战的准备,并乘夜隐密进兵,出敌不意地一举击败了司马乂。而先前打了胜仗的司马乂却放松警惕,对敌人“不以为意”,结果在张方突然袭击之下,被迫仓皇出战,最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可悲下场。这一正一反例子,恰好说明了在任何情况下,为将帅者只有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清醒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取得胜利而我军遭到失败了,不可因此而畏敌怯战,务必思考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应当整顿军备,修缮兵械,鼓励士气,等待敌人出现麻痹松懈之时,而不失时机地进攻它,就能夺取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从不利中能够看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了。”西晋末年,河间王司马乂割据关中,他派遣部将张方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张方率兵自函谷关进驻河南郡,晋惠帝派左将军皇甫商率军抵抗。张方暗中出兵袭破皇甫商部,于是进入京师洛阳。司马乂奉惠帝之命讨伐张方于洛阳城内,张方部队望见惠帝乘坐的车子,于是向后稍退,(可是一退)张方竟然无法制止,其部众被打得大败,死伤的士卒充满大街小巷。张方率领余众退守十三里桥,部队由于严重受挫,已经丧失固守再战的决心,多数人都劝说张方赶紧乘夜逃走。但张方却说:“作战的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可贵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转败为胜。我们现在要采取迫近敌人构筑工事的办法,但要做到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出奇制胜的战法。”张方于是率众乘夜秘密前进,直抵距洛阳七里的地方构筑营垒。司马乂因为刚刚打了胜仗,便对张方所部不再介意,突然获悉张方营垒已经筑成,就匆忙出城应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回。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晋末,河间王颙②在关中,遣张方③讨长沙王④,率众自函谷⑤人屯河南⑥。惠帝⑦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⑧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⑨,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⑩,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⑾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又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⑿

【注释】
① 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但与原文略异,原文是:“杂于害,而患可解也。”② 河间王颙:即司马颙,司马懿之侄孙,字文载,封河间王。晋惠帝时,镇守关中,官至侍中、太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为争夺政权,他派张方等率军攻入洛阳。③ 张方:晋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司马,曾率兵攻入洛阳,劫持惠帝去长安。官至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后为司马 所杀。④ 长沙王乂:即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字士度,封长沙厉王。惠帝时,任抚军大将军,后于洛阳被张方所杀。⑤ 函谷:即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战国秦置。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东,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移此,去故关三百里,故名新关,今遗址尚存。本篇指新函谷关。⑥ 河南:指河南郡,汉置,西晋因之。治所洛阳。⑦ 惠帝:即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之第二子。公元290—306年在位。⑧ 乂:此“乂”及此后之“乂”,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商”,今据史校改。⑨乘舆:旧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⑩ 十三里桥: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十里桥”,今据史校改。该桥在洛阳城西,距城十三里,故名。⑾ 利钝:谓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⑿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张方传》。

败战相关文章

  • 励军》原文翻译 - - 《六韬》龙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ldq...
  • 闽中县令》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莆田林生霈言,闽中一县令,罢官居馆舍,夜有盗破扉而入,一媪惊呼,刃中脑仆地,僮仆莫能出,有逻者素弗善所为,亦坐视,盗遂肆意搜掠。其幼子年十四五,以锦衾蒙首卧,盗掣取衾,见姣丽如好女,嘻笑...
  • 宝应戚烈妇祠》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宝应城中有戚烈妇祠,殿宇轩敞,乾隆年间奉旨发帑特建者也。咸丰庚申之岁,有诸恶少在祠中挟妓饮酒,欢呼谐谑。无所不至,乐而忘疲,夜以继日。忽狂风起于殿外,窗户倾倒,灯烛尽灭,诸人惊怖...
  • 种梨》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 葛屦》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 是我》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是我 一师值清明放学,率徒郊外踏青。师在前行,偶撒一屁,徒曰:“先生,清明鬼叫了。”先生曰:“放狗屁!”少顷,大雨倾盆。田间一瓦,为水淹没,仅露其背。徒又指谓...
  • 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杨涟,字文孺,应山人。为人磊落负奇节。万历三十五年成进士,除常熟知县。举廉吏第一,擢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   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涟偕诸给事、...
  • 卷二百十·列传第九十八》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桑乔,字子木,江都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十四年冬,由主事改御史,出按山西。所部频寇躏,乔奏请尽蠲徭赋,厚恤死者家。参将叶宗等将万人至荆家庄,陷贼伏中,大溃,贼遂深入。天城、阳和两月...
  • 本纪第三十七·宁宗》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讳懿璘质班,明宗第二子也。母曰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初,武宗有子二人,长明宗,次文宗。延祐中,明宗封周王,出居朔漠。泰定之际,正统遂偏。天历元年,文宗入绍大统,内难...
  • 汪澈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汪澈字明远,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汪澈考中进士后,被授职为衡州、沅州教授。由于万俟..的推荐,他被任命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到他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汪澈请求皇上令帅臣、...
  • 董璋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董璋,原是梁朝的骁将。年幼时和高季兴、孔循一起在豪士李七郎那里当童仆。李七郎原名叫李让,曾以厚礼贿赂梁太祖,梁太祖宠 爱他,因而收为义子,赐姓朱,名友让。董璋长大后,得以在梁...
  • 元褒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元褒字孝整,熟习 弓马,年少即有成人 的度量。 十岁而成为孤儿,为各位兄长所抚养。 他性情友悌,殷勤地侍奉各位兄长。 兄长们商议,想让他分居,他哭泣劝谏,不成。 元家一向富...
  • 世祖沈皇后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世祖沈皇后名妙容,吴兴武康人。其父沈法深,是梁代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几岁时,在梁代大同年间嫁给世祖。高祖前去讨伐侯景,世祖当时正在吴兴,侯景派人俘获了世祖和沈皇后。侯...
  • 曹相国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 秦朝时是沛县的狱吏属员,而萧何是主吏,在县中他们二人都是很有权势的官吏。 高祖任沛公而初起兵时,曹参以中涓官的身份追随他,率领军队攻打胡陵、方舆,进击...
  • 水心寺僧、神迥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五十一 卷851_1 《和御制游慈恩寺》慈恩寺沙门 皇风扇只树,至德茂禅林。 仙华曜日彩,神幡曳远阴。 绮殿笼霞影,飞阁出云心。 细草希慈泽,恩光重更深。 卷851_2 《赠贾松先...
  • 灵一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零九 卷809_1 《酬皇甫冉西陵见寄(一作西陵渡)》灵一 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中流。 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 寒光生极浦,落日映沧洲。 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卷809_2 《溪行...
  • 李中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四十七 卷747_1 《春日作》李中 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染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 高台旷望处,歌咏属诗人。 卷747_2 《寒江暮泊寄左偃》李中 ...
  • 黄滔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零五 卷705_1 《送林宽下第东归》黄滔 为君惆怅惜离京,年少无人有屈名。 积雪未开移发日, 鸣蝉初急说来程。 楚天去路过飞雁,灞岸归尘触锁城。 又得新诗几章别,烟村...
  • 许棠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零四 卷604_1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许棠 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 下国闲归去,他人少此情。 云移寒峤出,烧夹夜江明。 重引池塘思,还登谢脁城。 卷604_2 《失题(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