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八卷 > 不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八卷不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不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八卷更新时间:2018-05-05
【解析】
本篇以《不战》为题,乃取“不急于决战”之意,其要旨是阐述何种条件下采取持久防御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兵力强大之敌,或是远道而来且粮饷供应充足的进攻之敌,不可马上同它进行决战,应当凭垒固守,持久防御,以待敌敝而反攻之,就可打败敌人。本篇所引“不战在我”系《唐李问对》中的李靖语。这里所说的“不战”,是就把握与敌决战的时机而言,并非是指不与敌人作战。就是说,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战场的实际态势,已经知道自己不能一下子打败敌人,就应当避免与敌速战速决,采取持久防御的方针,固守壁垒以消耗和疲惫敌人,从而为最终反攻歼敌创造有利条件。显而易见,本篇这种根据战争的客观实际,主动把握决战时机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唐将裴寂率军进攻刘武周,败于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刘武周乘势率军进逼河东地区。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拒之,进至柏壁。刘武周恃众寻找唐军决战,李世民识破其企图,乃采取“深沟高垒,以挫其锋”的持久防御方针,以消耗和疲惫敌人。经过半年时间,迫使刘武周军力疲粮尽而不得不撤退北遁。李世民见反攻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连夜率军紧追不舍,并于介州一战而歼灭之,创造了坚壁不战、持久疲敌的成功战例。

【译文】
大凡战争,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对于此种敌人我都不可立即与其进行决战,而应当坚守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这样,就可以最后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决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十七岁,随军从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观察当面敌人阵势。世民回过头来问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人锋芒正锐不可直接抵挡,但容易以计谋屈服它,难以单凭武力同它争胜。现在我们采取固守深沟高垒的方针,便可挫杀敌人锋芒;敌人虽多但属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等到其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将不战而擒获敌人。”世民称赞地说:“你的见解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②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③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④,一战败之。⑥

【注释】
①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夫不战者,在我。”②李道宗:唐宗室东平王李韶之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封略阳郡公;次年,从李世民讨刘武周有功,拜为灵州总管。贞观初,从李靖破突厥功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③玉壁城: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④介州:州名。故址在今山西介休。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道宗传》;又见《新唐书·李道宗传》。

不战相关文章

  • 巨人立墓》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乌什回部将叛时,城西有高阜,云其始祖墓也。每日将暮,辄见巨人立墓上,面阔逾一尺,翘首向东,若有所望。叛党殄灭后,乃不复见。或曰是知劫运将临,待收其子孙之魂也。或曰东望者示其子孙...
  • 滇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  十月初一月凌晨起,晴爽殊甚。  从三家村啜粥启行,即西由峡中,已乃与溪别。  复西逾岭,共三里,人报恩寺。仍转东,二里,过松花坝桥。又循五龙山而南三十里,循省城东...
  •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楚成王假饰乘车赴会,跟随人众俱是壮丁,内穿暗甲,身带暗器,都是成得臣、斗勃选练来的,好不勇猛。又遣蔿吕臣、斗般二将统领大军,随后而进,准备大大厮杀。宋襄公全然不知,堕其圈套...
  • 论诚信》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上卷 - -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
  • 知音》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
  • 兵势篇》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 -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
  • 和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九卷 - - 【解析】本篇以《和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运用“和谈”手段配合军事斗争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必须首先伪与敌人议和,以此来麻痹敌人,乘其懈怠不备之隙而以精兵...
  • 记酒》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记酒 有觞客者,其妻每出酒一壶,即将锅煤画于脸上记数。主人索酒不已。童子曰:“少吃几壶罢,家主婆脸上,看看有些不好看了。” 杀妻 夫妻相骂,夫恨曰:“臭娼妇...
  • 鸽舌》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形体部 - - 鸽舌 有涩舌者,俗云鸽口是也。来到市中买桐油,向店主曰:“我要买桐桐桐……”油字再也说不出口。店主取笑曰:“你这人倒会打铜鼓,何不再敲通铜锣与...
  • 林空斋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林空斋,永福人,佚失他的名字。父亲林同,官至监丞。空斋考中进士,历任知县,辞官在家居住。益王即皇帝位,张世杰包围泉州,林空斋就率领乡人黄必大、刘仝祖在他的家里开设忠义局,起义兵...
  • 谢枋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县人。为人豪爽。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目一看,终身不忘。性格好说直话,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自奋,显得很激动的...
  • 种世衡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种世衡字仲平,种放兄长的儿子。年少时崇尚气节,兄弟有想分其资产的,全数辞让给与,只取图书而已。因种放荫补为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允。   世衡曾任泾阳知县,里胥王知谦以非...
  • 崔彦进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崔彦进,大名人。为人纯朴有胆略,擅长骑射。后汉乾..年间,隶属于周太祖军中。广顺初年(951),补任卫士。世宗镇守澶渊时,命令他率领禁兵跟随。显德初年(955),任控鹤指挥使。跟从世宗...
  • 昭成太子元僖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昭成太子元僖,初名德明。太平兴国七年出宫,授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为广平郡王,与其兄卫王德崇同日受封。太平兴国八年,进封为陈王,改名元佑。诏令从今以后宰相班次应当在亲王之...
  • 刘陟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刘陟,即刘繱,初名陟。祖先是彭城人,祖父刘仁安,在唐朝任潮州长史,于是迁家住到岭南。父亲刘谦,素有才智见识。唐朝咸通年间,宰相韦宙出镇南海时,刘谦当时任牙校,职位级别很低,但神态相...
  • 马重绩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马重绩,字洞微,年轻时学习 了天文、历法、占卜等知识,明白了太一、五纪,八象、三统正历,住在太原。在晋朝任官时,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后又迁任司天监。天福三年(938),马重绩上书说&l...
  •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
  • 薛渊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薛渊,河东汾陰人。宋朝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原名薛道渊,为避太祖(萧道成)偏讳改成薛渊。当年薛安都献彭城投降北虏,亲族人等都去了北土。太祖镇守淮陰时,薛渊逃来南方,主动...
  • 李嘉佑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零六 卷206_1 《江上曲》李嘉佑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 对坐鹭鸶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
  • 李白名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七十九 卷179_1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李白 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 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 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 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卷179_2 《游南阳清泠...